(2)對心血管係統的危害:經常吸煙可使煙民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還可使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和膽固醇上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展,甚至引起嚴重後果。
(3)對呼吸係統的危害: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的煙霧,可直接破壞呼吸道的防禦功能,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慢性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進而形成肺氣腫。長期吸煙者如上所述還可導致肺癌,發生肺功能衰竭。
(4)對消化係統的危害:長期吸煙可降低食欲,影響消化道的吸收功能,並可導致炎症,尤其是慢性淺表性胃炎。此外還可能引起味覺異常、食欲不佳、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功能紊亂的症狀。
(5)對皮膚健康的危害:長期吸煙者有明顯的皺紋、牛皮癬及皮膚病,傷口愈合遲緩,還可誘發皮膚癌。
(6)對生殖係統的危害:可誘發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等。
(7)對骨骼係統的危害:吸煙可促成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
(8)對多係統功能的危害:可引起脫發、聽力下降、牙齒鏽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降低雌激素水平,導致女性更年期提前到來。
2.要堅決戒煙
戒煙越早越好,具體表現在:戒煙可促進健康、延緩衰老、延長壽命、遠離疾病,讓戒煙者更自信、儀態更高雅、家庭更和諧、環境更清潔。提倡戒煙,除強調吸煙危害健康的宣傳之外,還應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講明戒煙在於決心。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上風行“五日戒煙法”,采取集體施教,戒煙者應作好生理、心理、社會方麵的準備。每天授課1小時,並開展座談、知識講座、行為矯正指導。學習結束後隨訪6個月評價效果。講課老師以幻燈、投影、座談等方式幫助吸煙者下決心戒煙,樹立信心戒煙,示範腹式呼吸及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發揮集體力量,互相鼓勵,共同度過“戒煙不適期”,走向成功。
對於被動吸煙者則主要是勸告吸煙者告別吸煙及暫離吸煙環境,減少危害。
(二)嚴格控製飲酒的種類和數量
我國人民飲酒已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曆史,現在酒的名目繁多,有以高粱、大麥、小麥、稻穀、玉米等為原料的白酒;有以大麥為主要原料,大米或玉米為輔助原料配成酒花經特殊釀製而成的啤酒;有以鮮葡萄或葡萄原汁為原料的葡萄酒;以及以糯米、黏米等為原料的黃酒四大類。它們共同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也稱乙醇。因此酒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實際上就是酒精(乙醇)對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
1.過量飲酒的危害
酒對人體的危害全在於過量,過量飲酒的危害主要表現為:
(1)對神經係統的危害:可導致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協調功能下降,甚至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等。
(2)對循環係統的危害:是造成心肌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能升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3)對消化係統的危害:可引起慢性胃腸道炎症、惡心、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等,甚至導致肝硬化。
(4)對生殖係統的危害:可誘發前列腺炎甚至繼發性功能障礙、不育,還可導致生殖內分泌功能紊亂。更為嚴重的是危害後代,其子女多為畸形,智力低下,體質衰弱。女性可引起流產,甚至誘發白血病等。
(5)對泌尿係統的危害:可導致腎髒損害,甚至可出現腎功能衰竭。
(6)對皮膚的危害:可出現麵色發紅、發紫,散熱快而致體溫過低,全身發冷。
2.要限製飲酒
對於酒,提倡的是限製飲酒,而不是像禁煙一樣禁酒,這是因為少量飲用低度酒,如葡萄酒或啤酒等對人體不至造成危害,而是有益的,諸如提高人的情緒,甚至對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還有一定的預防或緩解作用。但對烈性酒,如白酒則應禁用,否則會導致上述各種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大量飲用烈性酒會使心跳增快,心排血量增高,收縮壓明顯升高,可誘發腦卒中等凶險的疾病。科學飲酒有講究,一要選擇最佳時間,下午2點以後;二是最佳飲量,按體重計算每天每千克體重1克以內;三要最佳佐菜,像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富含蛋氨酸與維生素的佐菜。孕婦、肝疾病人、糖尿病病人不宜飲酒。酒是一把雙刃劍,雖能帶來喜慶的歡樂和有助於健康,但也可導致犯罪與死亡。因此,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控,飲酒切莫過量,最好能培養出良好的衛生習慣,嚴格地把飲酒限製到最小量之中。
六、平衡營養保健康
人體通過食物獲得營養,而食物就是構成膳食的基本物質。合理膳食可保證健康,促進長壽;不合理的膳食則會影響健康,導致疾病。因此,大家除了解各種營養素之外,還必須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達到合理營養的要求。對一位高血壓病人而言,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非常重要,因為膳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高血壓的治療效果。
(一)學會科學限食
1.限食的科學研究
飲食限製也稱膳食限製、熱量限製、限製卡路裏攝入量等,簡稱限食。營養學上通常將每人每日從膳食蛋白質、脂類、糖類等物質中獲得的熱量之和稱為總熱量。每人每日需要攝入多少熱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職業、活動狀態以及健康水平與所患疾病等。對總熱量而言,每人每日的攝入量應等於消耗量,以維持總熱量的平衡,這對每個人保持健康、防治疾病、延緩衰老都很重要。此外,提供總熱量的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比例必須保持適當,才能有效地保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總熱量攝入過高,消耗過低,可導致肥胖,這是誘發多種疾病的基礎;總熱量攝入過低,消耗過高,可引起消瘦,從而削弱了人體的適應能力、儲備能力和抗病能力,也是誘發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總熱量平衡和適當的比例,是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2.限食的效應
限食主要是限製總熱量的攝入,也就是限製糖類、脂類即糧食與油脂的攝入,並不是限製所有食物的攝取。蛋白質是人體最基本的營養素,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因此,對蛋白質應根據個人情況攝取,既要量足,又要質優。從動物實驗可見,限食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改善代謝功能,有利於動脈粥樣硬化和腫瘤性疾病的預防,也有利於免疫功能的調節,減少重要器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限食的作用機製目前還未完全清楚,但限食對人類的積極效應已被證實,現代研究表明,限食的積極效應不僅對動物,對人類也是完全適用的。
(二)高血壓病人的飲食與營養
高血壓作為一種臨床綜合征,除上述膳食限鹽或排鈉降低血壓,超重或肥胖者減重,合並高脂血症與冠心病病人減少脂肪總量與動物脂肪量的攝入外,有些高血壓病人糖耐量減低,還應限製熱量,減少食用糖類食物。
此外,高血壓病人還應多吃一些含鉀、鎂、鈣、鋅的食物。
鉀既可提高降壓效果,還可對心肌細胞起到保護作用。高鉀低鈉的食品有豆類、玉米、馬鈴薯、芋頭、竹筍、荸薺、冬菇、花生、核桃、杏仁、香蕉等。鎂也有降壓作用,含鎂食物有多種:幹豆、鮮豆、豆芽、香菇、桂圓等。鈣、鋅也具有降壓效果,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牛奶富含鈣,前已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