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介紹了超重與肥胖的形成與危害之後,大家已經明白,超重與肥胖既受先天性的遺傳因素的影響,又受吃得多、動得少等後天性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遺傳因素難以選擇和徹底改變,後天性的“一多一少”是可用“少吃多動”來改變的,這就是現代醫學提倡的“低能量飲食+適量運動”,尋求能量“負平衡”原則。
減肥的根本策略是尋求體內能量的“負平衡”狀態,即一方麵通過低能量平衡膳食減少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攝入,減少能量的來源,從源頭上加強防範;另一方麵,通過適當的有氧鍛煉增加能量的消耗。兩方麵措施使能量“入不敷出”,以達到體內脂肪燃燒分解而減肥的目的。
人們一直關注適量運動在體重控製方麵所起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適當的體力活動可有效消耗體內多餘能量,增強人體內髒功能,對降低高血壓具有肯定的作用。
鑒於適量運動的重要作用,專家呼籲人們采用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適量有氧鍛煉,如快走、慢跑、遊泳、打球、登山等。
長期以來,經過大量保健醫學與老年醫學調查研究,得出明確的結論:人們的健康、壽命與肥瘦之間存在著相關性。肥胖可誘發疾病,導致短命;但是現代研究表明,消瘦也不是好兆頭。理想的還是按上述公式計算出來的標準體重,既不超重,也不消瘦,更不要肥胖。其對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控製飲食、適量運動。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將在《掌握吃的學問》和《運動處方的應用》中詳細介紹。
三、注意服用降壓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21世紀,隨著以信息科學與生物科學領航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飛速發展,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手段日新月異,新的藥物不斷湧進各個醫院和廣大的醫藥市場,給人類疾病的防治帶來新的希望。高血壓病的治療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因而其預後與既往比較,有了很好的改觀,令人鼓舞。我們已經介紹過高血壓降壓藥物的治療原則,這與我們減少降壓藥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密切相關,其中也包括采用最小的有效劑量開始治療,待獲得較好的療效而不良反應減至最小後再逐步遞增藥物的劑量,以獲得最佳的療效。
(一)降壓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1.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1)
簡要地講,服用者中約有3%~22%出現咳嗽。有的病人首次服用後可能出現血壓大幅度下降,導致低血壓引起體位性暈倒,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療之中。
若與保鉀利尿劑或補鉀藥合用還可能引起高鉀血症。若與大劑量卡托普利合用,其不良反應還可出現中性粒細胞缺效。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受損,最好使用具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為了達到最佳降壓效果而又不增加不良反應,用低劑量單位藥物療效不夠時,宜采用兩種或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等。目前有效的降壓藥品種很多,可供選擇的空間很大,一般醫生都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其中的1~2種。
2.β受體阻滯劑
這類藥物的品種有幾十種,最早的β受體阻滯劑為心得安,有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的作用,不能在有支氣管哮喘病人中應用。新的β受體阻滯劑,降壓效果好而副作用少的有美多心安(即倍他洛克)及氟酰心安,有減慢心率的作用,用量宜小,在心率少於55次/分時應忌用。
3.鈣離子拮抗劑
硝苯地平最為常用,其第二代的衍化物有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索地平等,擴張血管作用強於第一代產品,尤其是對腦血管有選擇性的擴張作用,因而更適於老年高血壓伴腦動脈硬化病人。但這類藥物的作用時間較短,有的病人服用後出現頭痛、麵紅,重者伴有心悸或心率增快,也可發生踝部水腫,少數病人可出現腹瀉。
4.利尿劑
這是最為常見的降壓藥物,我國最為常用的利尿劑為雙氫克尿噻,是噻嗪類利尿劑中的一種排鉀性利尿藥。服用後頭幾天尿量增加,由尿中排出大量鈉鉀,容易引起低血鉀症,這時病人可表現出頭暈、無力、腹脹,開始服用時必須補充氯化鉀,或與其他保鉀性利尿劑同時服用,包括最為常用的氨苯蝶啶與安體舒通等。大家常吃的新鮮蔬菜水果中也含有這類成分,這可謂多吃蔬菜水果的又一好處。
對於降壓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不同的病人各不相同,因此,高血壓病人在家治療過程中,應作好長期護理,尤其是對老年人更應關注。
(二)老年人尤其要重視藥物的不良反應
在介紹藥物的不良反應時,特別強調老年人尤其要重視是很有道理的。進入老年期(60歲以後)的人群是個弱勢群體,老年人往往與衰老結伴而行,因此,所有的老年病都與衰老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一般來說,衰老速度越快,老年病來得越早;衰老程度越重,病情也就越複雜。高血壓就是一種成年人可以發作,而老年人群患病率明顯增高的慢性疾病。老年人不僅患病率高,而且往往同時患有多種疾病,治療時應用的藥物種類相對較多,因而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也隨之增加。
老年人為什麼藥物不良反應多呢?這是因為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導致藥物代謝和排泄降低,藥物的敏感性改變,以及多種藥物合用的緣故,因而比成年人更容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一般比成年人高3倍。且老年人一旦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其程度比成年人更為嚴重。他們對降壓藥物的使用量較高,使用時間較長,從而對降壓藥物的耐受性差,並出現壓力感受器反應障礙,常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進而可導致暈厥、昏迷、衰竭或骨折。這進一步表明,老年人用藥必須酌情減量。此外,老年人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日趨加重,血管直徑變小,阻力增大,血管彈性下降,血流量減少,因此,一般隻選用較溫和的降壓藥物,並且宜從小劑量開始,以免造成心腦血管意外。
四、醫藥廣告不可輕信
醫藥與醫療器械廣告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既可正確引導病人選擇優質產品,又可誤導病人造成不良後果。
1.醫藥廣告空前活躍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商品廣告空前活躍,各種媒體在各個版麵、時段都充塞著大量的廣告,令人眼花繚亂。現在藥品與醫療器械的廣告更是大發展,高血壓病人更多的谘詢也都集中在廣告宣傳上,強烈地希望了解廣告上介紹的藥品可信不可信。在醫藥廣告中,也出現了一些虛假不實的藥品廣告,產生誤導作用,使群眾上當受騙,反應強烈。
2.切莫輕信虛假醫藥廣告
我國衛生部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早就公布了《藥品廣告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在藥品廣告中不許出現“治愈率”、“有效率”、“完全無副作用”等針對性很強的語言等內容,並出台了有關處罰規定,這對偽假藥品、器械雖有所製約,但仍未完全遏製。因此,“健康教育講師團”的醫務工作者勸告大家,切莫輕信那些藥品與醫療器械的虛假廣告。
醫藥廣告中利用廣大群眾對醫藥的發展感到慶幸、仰慕和信賴,對一些未經科學論證,甚至是偽科學的內容進行大肆宣傳,事實上經過實踐證實,有些藥品與醫療器械毫無療效,望病人慎重對待。
五、構建和諧社會、和睦家庭促療效
當前全國各地正在認真實現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這是全國人民的神聖使命,也是建立和睦家庭,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麵。
(一)構建和諧社會,大力提倡互相關照
祖國醫學認為,“陰陽平衡”、“天人相應”為健康,“陰陽失調”、“五行相克”為疾病。健康的人體處於相對的穩定、平衡狀態。穩定既包括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又包括人體與外環境之間的穩定,即人體對外界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
疾病則是對人體穩態的破壞,導致人體穩態破壞的原因是多方麵,主要有致病因子的作用過於強大、人體調節功能下降與改變,以及遺傳物質發生變異等。或者說疾病是人體的抗損傷反應與致病因子及損傷互相作用的過程。
總的說來,健康與疾病不僅是生物現象,也是社會現象;醫學不僅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疾病的防治不僅是醫學界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的生活環境,廣泛地開展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照,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這不僅是健康人群的願望,更是疾病病人的迫切需求。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能脫離社會環境,因此必須互相關照實現健康長壽才能卓有成效。
良好的適應能力是健康長壽之源,包括對社會、自然、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長期以來,學者們對人體功能活動的規律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從整體觀點講,人體與環境及體內各係統功能活動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必須保持動態平衡。增強對社會、自然、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是保持這種平衡的主要條件,也是健康長壽的一項重要措施。我們希望在和諧社會裏,人們能夠互相關照,以利於疾病的防治。
(二)和諧家庭,溫暖病人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關係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由於人們利益上不同和心理差異,正確處理好家庭成員間的種種矛盾,不僅關係到家庭的和諧溫馨、個人的身心愉悅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以及病人的治療效果,而且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因此,可以說推進和諧家庭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任何家庭隻要有一名成員患病,都會影響到全家,尤其是高血壓病人,需要終身治療。老年病人病情變化大,有時很突然,更應受到家庭的關愛,隻有全家都來溫暖病人,使其樹立積極的心態對待疾病,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我們曾經見過許多高血壓病人,由於家庭環境的不同,處境各異,心理狀態存在很大差異,導致治療效果出現明顯的反差。有位家庭的長者,很受子孫們的尊敬,家庭經濟條件雖然不算太好,可全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他稱自從患高血壓病之後,心理上沒有什麼負擔,又能在家人的關愛下堅持服藥,血壓一直十分穩定。另一位老年高血壓病人就截然不同,他的子孫忙“事業”,對長者也不夠孝順,他心情一直不愉快,服藥堅持得也不好,導致血壓一直不穩定,多次赴醫院看急診。這兩位老年高血壓病人形成鮮明的對照,說明家庭的溫暖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是保障每個人健康成長的搖籃。如果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溫馨、愉快、和諧、健康的家庭,這個人一生必將感受到美滿幸福。否則就會出現相反的結果,導致心理障礙,身心疾病明顯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