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是某部門主管,單位不大,而且李育還是個部門主管,再加上大家的工作能力都相當,也常常覺得自己還可以,並且領導也對他很滿意,所以李育就對提高自己不是很在意,對自己的要求也沒有以前那麼高了。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使他知道什麼叫做不進則退的道理。今年,李育被單位派到北京一家管理學院進行進修學習。於是他就打算通過進修超過那些和他一樣的人。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他才發現,自己的工作能力遠遠不及別人,別說超過了,就是想趕上也是很難得。因為他不僅理論知識不足,而且很多的實際問題他都無所適從。再看看其他的同學,麵對很多問題都是輕鬆應答。慢慢的,李育終於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人不能不思進取,墨守成規。不然就真的是不進則退了。
人在取得成績的時候,會產生滿足感,容易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而這種滿足感一旦持續太久,就必然會使人日漸懈怠,不思進取,喪失機遇,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提升。
自滿的人永遠陷於安逸,而安逸的人就會不思進取,不思進取的結果就是被時代所淘汰。一個企業一旦自滿,就不會再想方設法求得上進,一個人一旦自滿,認為目前的狀態已經非常好,就會慢慢地被別人趕超。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科技知識的更新速度異常地迅速,有自滿的心理的人很容易被別人甩在後頭。
一天,有兩隻蚌在海底相遇了,其中一隻蚌對另一隻訴苦說:“我實在是太痛苦了,沙粒在我體內滾來滾去的常常使我苦不堪言。”
另一隻蚌很是得意的回答說:“真是太好了,我的體內沒有沙粒,感受不到被沙粒折磨的苦痛,我渾身上下都很舒服。”
這個時候,有一隻螃蟹從這裏走過,聽到他們的談話後,便隨那隻很得意的蚌說:“不錯,你是不會痛苦,但是你永遠也隻能是一隻普通的蚌!而你的朋友,他卻因為忍受了痛苦,終將生出美麗的珍珠。”
自滿的人會在原地踏步,他們的生活也隻有一種顏色,因為他們始終看不到更遠處的風景,相反,那些能夠不斷進取的人,則能體味到人生更多的滋味,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把夢想和理想變成現實。進取心是雄鷹騰飛的翅膀,是鬆柏挺立的根須,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精神支柱。有了一顆進取向上的心,就有了人生起飛的基點和動力。一個人在社會大舞台上的活動越是頻繁,她對於社會的價值相應的越大,她的人生意義也就越大,她的生活就越精彩。
吳士宏長得並不出眾,但是卻被稱為“打工皇後”,名聲在外。在內地人中,她是第一個成為跨國信息產業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人,也是僅有的一名取得如此佳績的女性;更是一個僅憑初中文憑和成人高考英語大專文憑的總經理。
她是通過怎樣的努力才取得今天傲人的成功的呢?
20世紀60年代,吳士宏出生了。自1979年到1983年這段時間,吳士宏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經過多次的化療,她幾乎掉光了所有的頭發。她病情痊愈後,有了不同的感悟,覺得自己的生命必須重新開始,因為,也許生命留給她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了。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吳士宏有了她自己的想法: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此後,依靠她頑強的毅力,吳士宏開創起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