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自我滿足心理(1 / 3)

毛澤東曾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

驕傲自滿,是不思進取的表現,隻能在原地踏步,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和發展。

父親對兒子的教誨

從前,在俄羅斯的一個村莊裏住著一位做泥娃娃的手藝人。他做的泥人十分漂亮,在市場上很好賣,所以他的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慢慢地,他的兒子長大了,藝人見自己的兒子很聰慧,便將做泥人的手藝傳給了兒子。以後,倆父子就開始一塊做泥人。

兒子的手生的比父親的手還要靈活,加上他年輕,精力也比父親旺盛,幹起活來就顯得特別麻利,他做泥人的手藝慢慢地就超過父親的了。剛開始的時候,兒子做的泥人和父親做的泥人賣的價錢都一樣。後來父親訓斥了他,他的泥人便做得更好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他做的泥人的價格就上漲了。父親的泥人賣的時候是兩個盧布一個,兒子的泥人是3個盧布一個。但是,父親並沒有減少對兒子的訓斥。他總是覺得兒子做的泥人不夠好,不是說這裏不行,就是那裏還差些。

兒子較從前越發刻苦用心的做泥人了。

如今,兒子的泥人做得更加出色了,他所做的泥人的價格不斷向上攀升。父親做的泥人賣的還是老價錢,兩個盧布一個,而兒子做的泥人每個已經可以賣到4盧布、5盧布、6盧布、8盧布,甚至賣到了10盧布!

可是父親卻還是不滿意。他甚至一個一個地給兒子做的泥人挑毛病,這個泥人兩隻眼睛不一樣大啦,那個泥人兩個肩膀做得不勻稱啦,這個泥人的耳朵做得簡直就是揚穀用的簸箕,那個泥人的指甲小得看都看不見!

終於有一天,兒子被惹惱了。他說:“爸爸,為什麼你總是對我做的泥人不滿意呢?你做的泥人,每個連20個毛病我都能挑得出來!你也不看看,你做的泥人到現在還是賣兩個盧布一個,而我做的呢,就是賣到10個盧布一個,還是有很多人買。我覺得我做的泥人已經夠完美了,根本不需要再加工了!”

聽了兒子的話,父親難過地說:“孩子,你說的這些我都清楚。但是這些話從你嘴裏說出來,我很傷心。所以我斷定,以後你做的泥人的價錢不可能高於10個盧布了。”

“那是為什麼呢?”兒子驚詫地問。

父親笑了笑,對兒子說:“作為一個靠手藝生存的人,一旦他認為自己的手藝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的話,也就是說他覺得沒有什麼可以再提高的話,那麼這就是說,他的手藝不會再有新的突破。不進則退。隻要藝人一自滿,那麼他的手藝就會停滯不前。我年輕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的手藝已經很到家了,所以沒有想到要再提高。可是結果是什麼呢?我的泥人不再像以前那樣的暢銷。甚至賣到兩個盧布一個,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能打破這個僵局。”

自滿會消耗你的壯誌雄心;自滿會讓你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而被別人超過;自滿會讓你去要求本不該是你享受的事物。

毛澤東曾經指出,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兒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如果說崇尚知識、勤勉好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提高的動力和途徑,那麼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學習已經成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隻有虛心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了自知之明,才會更加虛心地學習。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有自滿的心理。

徒弟學藝已經有3年了,覺得自己的水平已經可以出師了,於是便向師傅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師傅沒有說話,而是拿出一個碗,並在碗裏裝滿了石頭,然後問:“你看這個碗裝滿了嗎?”徒弟答道:“滿了。”師傅有抓了一把沙子撒在石頭縫裏問:“你看滿了嗎?”徒弟又答道:“滿了。”師傅又抓了一把石灰撒在沙子縫裏,接著問:“滿了嗎?”徒弟有點不知所措地答道:“滿了!”師傅又在碗裏澆了很多的水,又問“滿了嗎?”徒弟隻是默不作聲,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