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自我封閉心理(1 / 2)

一個人根本不可能與世隔絕。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必須與自己的同類進行靈與肉的交流。

和富翁打賭的書生

兩個人打賭,他們一個是富翁一個是窮人。富翁說,如果這個書生能夠單獨在一間小屋裏讀書,讓人每天唯一的一個小小的窗戶遞飯進來,假如他能堅持10年的話,那麼書生所提出的所有要求他都將滿足。

於是這位書生就進了小屋開始了一個人的讀書生活。在這裏。除了書本和四麵牆壁,他沒有其他的娛樂,能夠做的隻是沉思默想一會兒。

他一個人在這裏,聽不到大自然的美妙聲音,也沒有親朋好友來看他,也沒有敵人。甚至這裏連小昆蟲和小動物也看不到,整日與他相伴的除了他自己還是他自己。

這樣情況維持了不到一年,這位書生就受不了了,這種死一般的安靜和沉寂簡直就不是人過的日子。這種沉寂比任何的刑罰都讓人感到殘酷,這樣的鬱悶,這樣的壓抑,是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精神上都難以承受的。

於是,他認輸了。

這位書生在苦讀和靜思中終於悟到:即使10年後真的大富大貴又能怎樣?任何人都無法獨自麵對人生,傳說的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不過是人們逃避現實的想像而已,誰都無法做到真正的“獨立”生活。

自我封閉是指個人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需要外,就基本上是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人交往,自閉者一般都很孤獨,沒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動。但是,一個人根本不可能與世隔絕,因為人是社會動物。

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這麼一類人: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將自己的身體、內心與外界完全隔離開來。他或者沉默寡言,整天不吭一聲;或者麵對電視,一眼不眨地盯著看;或者麵前擺上一本書,眼神呆滯,半天也看不上一頁。別人很難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他簡直就像一個堅強的堡壘一樣打不開。他很少與人交談,幾乎變成一個口吃的人。他仿佛是自我流放到一個孤島上,沒有人煙,甚至連活物都沒有。他沒有一絲逃出荒島之意,可他卻明顯地發生著變化:孤獨、寂寞、煩悶、暴躁、衰老……這種人就是所謂的自我封閉者,醫學上稱之為自閉症。

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節奏、家庭模式、人倫關係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自閉症。如一些母親父親忙得不可開交,忽略了呆在房子裏的孤零零的孩子。某女大學生剛上大學,人生地不熟,由於她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加上說一口常被人笑話的鄉音,於是她把自己封閉起來:沒有朋友,被人誤會,內心充滿矛盾和煩惱,甚至感到迷惘和失望,一度產生自殺念頭。

自閉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過分自尊。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心理學,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一個人在社交中過分自尊心理占據指導和支配地位,就會怕自己的行為失當,怕人們會怎麼看待自己。甚至有時會因為過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願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擔心相比之下,會掉自己的“價”,失去尊重。如此思來想去,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往來,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了。

第二是有自卑感。自卑是人們對自己虛設的一種自我否定,也就是說“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強。這種心理一般表現為害怕失敗,或者說不能正確對待失敗,自卑心理會導致他們不敢接觸這個競爭激烈的現實,從而轉向自我封閉。

第三是有羞怯心理。有羞怯心理的人常常擔心自己被別人否定,他們總是把別人看做是自己的法官,這樣一來,跟其他人在一起就會感到不自在。特別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這種“不自在”好比芒刺在背,久而久之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他人進行交往。

英國的凱恩·柯林斯曾經說過:“把自己封閉起來,風雨是躲過去了,但陽光也照射不進來。”

受過打擊或者遭受過挫折的人會變得比較敏感,也比較慎重。在麵對人群的時候總是多一分小心翼翼,擔心昨日的傷害會卷土重來。於是,我們身邊的一些曾經活躍、曾經熱血、曾經青春的朋友,選擇了封閉自己,默默地沉寂在一個人的世界,自閉在我們的視線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