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酸葡萄心理(1 / 2)

由於葡萄長得太高無法吃到,便說葡萄是酸的,沒有什麼好吃。

“睜眼看外麵的世界”其實很容易,但“靜心看自己的世界”卻是不易做到的。

狐狸與葡萄

葡萄成熟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泛著誘人的光芒。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想要摘下來嚐嚐。有一隻一整天都沒有吃東西的狐狸經過葡萄架,看著這葡萄,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無奈這葡萄架太高,狐狸夠不著,這下該怎麼辦呢?狐狸後退了幾步,鉚足了勁兒,猛地跳起來,隻可惜差半尺就夠著了。狐狸也不氣餒,決定再來一次,這第二次還是沒夠著。這時候狐狸已經完全沒有力氣了。他抬頭看著頭頂亮晶晶的紫葡萄咽了咽口水,這時候風吹的葡萄樹葉颯颯做響,有一片葉子正好落到狐狸的腳下。狐狸就在那兒想:要是這葡萄也能像葉子落下來該多好。可是看了半天葡萄還是牢牢地長在樹上。狐狸沒有耐心了,決定離開。一邊走一邊安慰自己說:“這葡萄肯定還沒熟,還是酸的呢,能把牙齒酸倒,這樣的葡萄有什麼好惦記的,賞給我,我也不吃!”這樣想著,狐狸心裏平衡了,於是得意洋洋的尋找食物去了。

“酸葡萄心理”是因為自己真正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挫折感時,為了解除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使自己從不滿、不安等消極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當人們在工作、學習和交際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阻力時,人的內心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解脫緊張狀態、恢複情緒平衡與穩定的適應性傾向。就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樣,狐狸想吃葡萄,但由於葡萄長得太高無法吃到,便說葡萄是酸的,沒有什麼好吃。心理學上以此為例,把個體在追求某一目標失敗時為了衝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常將目標貶低說“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這一現象稱為“酸葡萄”機製或“酸葡萄”效應。即拿自己能夠接受的、不是理由的“理由”來自圓其說、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嚴重的傷害,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謂的“阿Q精神”。

從上麵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狐狸用一種“自欺欺人”的方法來讓自己獲得心理平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狐狸這樣的人。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被人打的時候在心中念叨:“反正是兒子打老子”,這樣他就不覺得痛苦了,反而像撿了便宜一樣。這就是“阿Q精神”,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心理暗示。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很多人麵對壓力不知道如何排解的時候也可以借鑒這種精神來安慰自己,以免走向極端。這樣看來,這種消極精神也有它好的一麵。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隻要可以暫時的緩解心理壓力,尋求心理平衡,那麼就有它的實際意義。那就是“酸葡萄心理”積極的一方麵。當然,緩解壓力過後我們還是要麵對現實,想辦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