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過這麼一段極富哲理的話:“福禍兩個字半邊一樣,半邊不一樣,就是說,兩個字相互牽連著。所以說,凡遇好事的時候別張狂,張狂過了頭後邊就有禍事;凡遇到禍事的時候也別亂套,忍著受著,哪怕咬著牙也得忍著受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
張經理和一家酒店聯係了一筆業務,該酒店要購買一套地毯清洗設備,價值6000多元。各項手續辦好後,張經理把設備寄往蘭州。但酒店收到設備後,稱該設備在運輸途中損壞了,要求退貨。張經理派人查看後得知,設備是在酒店組裝時,操作不當而損壞的,維修費用約需700多元,酒店不願意承擔才要求退貨,公司沒有任何責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張經理表示,“吃點小虧”無所謂,維修費用由他來承擔,並讓人把設備修好,讓客戶滿意。這件事過後不久,該酒店要更新其他清洗設備,首先想到的就是與甘願“吃虧”的張經理合作,一次性訂了7萬多元的貨。張經理雖然在第一次合作時吃了小虧,卻因此而換取了更大的合作項目,真是“吃小虧,占大便宜。”
可能有人會問,吃虧就是吃虧,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麼能說吃虧反而是福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吃點虧,一是內心平靜,不七上八下;二是落個好人緣;三是這次雖吃點虧,但因獲得了道義上的支持,下次可能會得到的更多,何虧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發點不義之財的人心理上能安穩嗎?而且還會失去人緣,落個壞名聲。因為占一次便宜而堵住自己以後的路,得不償失。所以,吃虧表麵上是禍,其實是福;占便宜表麵上是福,其實是禍。
不怕吃虧的人一般平安無事,而且終究不會吃大虧,所謂善有善報。相反地,總愛貪便宜的人最終得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留下罵名,甚至因貪小便宜而毀了自己,所謂惡有惡報。要做到不計較吃虧,甚至主動吃虧,就需要忍讓,需要裝糊塗。既然認識到吃虧是福,就不要斤斤計較和眼裏不揉沙子。在得失上裝裝糊塗就能更好地體會出吃虧是福的深刻含義了。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哈裏遜,小時候家裏很窮,由於他沉默寡言,人們甚至認為他是個傻孩子。家鄉的人常常拿他開玩笑。
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幣和一枚一角的銀幣放在他麵前,然後告訴他隻準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裏遜都是拿那枚五分的,而不拿一角的銀幣。
有一次,一位婦女看他這樣可憐,就問他:“孩子,你難道真的不知道哪個更值錢嗎?”
哈裏遜回答說:“當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那枚一角的銀幣,他們就再不會把硬幣擺在我麵前,那麼,我就連五分也拿不到了。”
當你隻拿五分錢的硬幣時,你得到的可能是以後許多個“五分錢”。“傻”孩子的智謀絕不是小聰明的表現,裏麵蘊含著上等的智慧。
這就是會變通為人處世的表現,吃一些小虧反而能占很大的便宜。
斯未爾諾夫伏特加酒廠的經理休布蘭是一位躊躇滿誌的企業家。他在20世紀60年代遭到了沃爾夫施密特釀酒廠全力以赴的進攻。這種進攻,以價格來決定勝負。沃爾夫施密特酒每瓶價格比斯未爾諾夫伏特加便宜一美元。很明顯,市場霸主在受到挑戰後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如果降價,就會損失大量的利潤;如果不降價,那麼它原有的銷售份額就會被降價的對手逐漸奪去,結果也是利潤下降。
怎麼辦呢?休布蘭對沃爾夫施密特釀酒廠的進攻佯裝不知,反而把斯未爾諾夫酒的價格提高了一美元,使它每瓶比沃爾夫施密特酒貴二美元,以“顯示”他賣的酒確實是一種“更好的”伏特加,讓對手任意降價拋售。然後,休布蘭又推出了兩種新牌子酒:一種伏特加的價格和沃爾夫一樣,另一種則比它便宜一美元。
這樣,休布蘭很快扭轉了局勢,繼續控製著市場,而且銷路增加很快,1982年出售733萬箱。而沃爾夫施密特僅賣出126萬箱,隻是前者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