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1 / 1)

任何一個有作為的人,都是在不斷吃虧中成熟和成長起來的,並從而變得更加聰慧和睿智。一旦吃虧便愁腸百結、鬱鬱寡歡,甚至捶胸頓足、一蹶不振,受傷者隻能是他自己。

其實,越是不肯吃虧的人,越是可能吃虧,不但吃虧,而且往往還會多吃虧、吃大虧。唯有不計較吃虧的人,才會真正有福。

一天早晨,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上邊有蛋,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父親問兒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兒子指著有蛋的那一碗。“讓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親說,“孔融7歲能讓梨,你10歲啦,該讓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讓。”“真不讓?”“真不讓。”

兒子一口就把蛋給咬了一半。“不後悔?”“不後悔。”兒子說罷又是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兒子吃完,父親開始吃。沒想到父親的碗底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傻眼了。

父親指著碗裏的荷包蛋告誡兒子說:“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第二天,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蛋放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狡猾地端起了無蛋的那一碗。“不後悔?”“不後悔。”兒子說得堅決。可兒子吃到底,也不見一個蛋,倒是父親的碗裏上麵一個,下麵還藏一個,兒子又傻了眼。

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記住,想占別人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

第三天,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還是一碗蛋放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又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麵——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兒子誠懇地說。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上邊放蛋的那碗,兒子發現自己碗裏麵也藏著一個荷包蛋。

自古就有“吃虧是福”、“吃一塹長一智”的說法。但對於其中的道理似乎有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理解,或者隻是表麵上一知半解,而實際行動起來卻大打折扣。

吃虧,雖然意味著舍棄與犧牲,但也不失為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度。貪心的人,總是費盡心思去算計別人,在其熱情、仗義與關切的偽裝背後,更多的是肆無忌憚地對別人的進攻與傷害。不怕吃虧的人,才會在一種平和自由的心境中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世界上沒有白占的便宜,愛占便宜者遲早要付出代價。有的人見好處就撈,遇便宜就占,即便是蠅頭小利,見之亦心跳眼紅手癢,誌在必得。這種人每占一分便宜,便失一分人格;每撈一分好處,便掉一分尊嚴。

天底下也不會有白吃的虧。從某種意義上說,樂於吃虧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自律和大度,是一種人格上的升華。在物質利益上寬宏大量,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抬舉他人。如此這般,以吃虧為榮為樂,勢必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抬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