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1 / 1)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富以德行”。這四個字不僅包含著在經商時要“見利思義”,而且還要求我們在收入豐裕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憂民之所憂,樂施天下。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記載了範蠡“三致千金”後,不忘親朋好友與鄉親,把錢財分發給窮苦的朋友,因而善名遠播,信譽日增,不久又積累了財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因而獲得了“富而好行其德”的好名聲。所以,後人以他居住地為名尊之為“陶朱公”,這就是由於他“以德經商,富以德行”而贏得了後人的尊敬,成為了商人的楷模。

中國台灣富商蔡萬霖在事業穩定之後,熱心於慈善事業,讚助方麵不遺餘力。他認為,自己的財富與事業都是來自廣大的社會,自然應該“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但為善何必要人知,他默默地行善,卻從不宣揚,即使社會輿論指責他財富增值的速度遠大於熱心公益的程度,他也從不辯解。他對自己的期許是“成為台灣第一等的慈善家”。

蔡萬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由一個沿街賣菜的小童,成長為如今台灣實力派的大企業家,而且,其財富已躋身於排名第五的世界十大富豪行列。正因為蔡萬霖經曆了漫長歲月的人生挑戰,才體會到貧困、窮苦,對在坎坷崎嶇的生命旅程中力爭上遊的人來說,奮鬥不懈邁向成功是不易的。因而,在他的事業逐漸穩定而大展宏圖時,遂積極於從事讚助慈善事業。

除蔡萬霖外,早年追隨乃兄的蔡萬春也致力於事業的經營,蔡氏昆仲對於慈善事業及社會公益就不落人後。他們在台北市汀州街故居設立福安育幼院,收容社會上無依無靠的孤兒,將他們撫育成人,以紀念和報答父親的辛勞。對於故鄉竹南,他們也非常的予以關愛,除了在當地捐建一座“萬春圖書館”外,並為母校捐建了教室,另外還創辦了國泰塑公司竹南工廠,增加了當地居民就業的機會。此外,為推進教育,他們成立了十信商工職業學校,為台灣造就了不少人才。蔡萬霖在擔任該校董事長時,致力於提高師資,擴充設備,使之成為全台最好的職業學校之一,為此獲得頒獎表揚。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他們還成立了國泰企業社會福利基金會,專事社會救濟工作。數十年如一日,他們的成就不但使他們自己感到努力沒有白費,而且也間接地恩惠了社會大眾。

國泰集團分家後,蔡萬霖在其“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下,隨著他的財富直線上升,更是熱心於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對推進社會福利盡心盡力。如先後成立財團法人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財團法人國泰建設文化教育基金會及設立教育助學金,捐贈創辦圖書館,為家境清寒的子弟提供學習機會,捐贈救護車及清潔車,在台灣全省巡回為貧苦民眾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等。此外,他還十分熱心台灣的文化體育事業。

1980年8月,霖園關係企業集團出資1000萬元新台幣成立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從事各項捐助或舉辦各種慈善公益事業。自成立以來已捐贈數億元新台幣,成效頗為顯著,受到台灣島內的普遍讚揚。

由於蔡萬霖長期讚助公益,支持慈善事業,獲得了一係列嘉獎或榮譽。例如,頒贈“益群獎章”以表彰其熱心公益,贈“金信獎杯”嘉獎其對社會的經濟貢獻,為表彰他對社會的捐贈及貢獻特頒獎狀2幀表揚,為表彰他熱心讚助“1981年身心殘障國民自強活動”頒發感謝狀,為表彰他多次捐贈救護車、清潔車特頒感謝狀等。另外,1980年10月29日,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鑒於蔡萬霖白手起家,在企業經營方麵有卓越的成就,以及對中國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促進島內福祉有重大貢獻,特由該校校長卡希爾親自頒贈名譽商學博士學位。這對自幼家境清寒、刻苦奮鬥,終於成功的蔡萬霖而言,是實至名歸的榮譽。

長期疏財解囊、救濟貧窮、讚助文化、發展體育、支持慈善活動,蔡萬霖的目的旨在鼓勵社會大眾,大家要重視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人在世界上離開群體無法獨立生存,每一個人要珍惜社會上各階層存在的意義,不僅一個人好,要人人都好,社會才有進步。其長期讚助天主教蘭陽舞蹈團即為一例,因為該團經常巡回世界各地表演,真正致力於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確實是很有意義的活動,所以他長期讚助該團。

據台灣報紙報道,數十年來,蔡萬霖用於回饋社會的金額已達十幾億新台幣。

1991年,我國大陸南方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災。為華東地區賑災時,蔡萬霖曾捐贈新台幣1000萬元,以表達他對祖國災區同胞的關愛之情。為此,1993年大陸紅十字會代表赴台訪問時,特向其回贈字畫一幅,以示謝意。

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海內外報刊連續評選他為世界巨富、華人首富和台灣首富,蔡萬霖對財富的看法卻是:金錢為身外之物。因此,隨著他財富累積的急劇增加,其回饋社會的金額也不斷增加,隻是蔡萬霖都是默默而為,鮮為人知罷了。

“有錢人不擋沒錢人的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是近年來蔡萬霖常掛在嘴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