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認為,抑鬱屬於一種情緒障礙,是一係列情緒失調的結果。抑鬱會使人感到悲觀、氣餒,讓人變得遲鈍,對身邊的所有事情都做出負麵的、悲觀的評估;在此基礎上,抑鬱症患者還會對未來下更為消極的負麵定論。患者一旦對未來以及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災難出現毫無依據的擔憂,焦慮就出現了,它令患者感到緊張和煩躁,甚至是恐懼。因此,要想徹底地治好抑鬱症,患者就必須清除這種負麵思維的影響。

實際上,抑鬱症不但會使人自身感到消極、悲傷和退縮,也會令其對世界產生敵意。也就是說,負麵思維針對的不僅僅是患者自己,還有患者身邊的人與事。這也是各種負麵情緒的源頭,隻不過有的人會將它們用自責的形式呈現出來,而有的人會選擇用更為激烈的方式表達。心理醫生建議,假如發現自己完全在悲傷、憂鬱、憤怒和煩躁等負麵情緒之間徘徊時,要意識到這是抑鬱症的症狀,但千萬不要自責,盡最大的努力去抵製打算放棄的念頭。

告知你身邊的人,不要讓自己活在孤獨之中,要相信他們會理解和幫助你。建議在發覺自己逐漸變得抑鬱時,要主動求醫,確診為抑鬱症患者後要承認並麵對現實,大可不必為此而感到羞恥。積極配合心理醫生的治療,嚴重時接受用藥,通過努力,抑鬱症就能夠被順利治愈。

張先生後來回憶自己的抑鬱經曆,他告訴心理醫生:“那是一場洗禮,我感覺像是夢一場,但又確確實實地獲得了重生。”

可見,抑鬱症完全可以治愈。患者要抱著這樣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戰勝抑鬱,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絲活下去的希望,告訴自己:這是我的情緒在感冒,而感冒肯定是可以治好的。況且有過與抑鬱症抗爭經曆的人,都會在痊愈後感到生命倍加的可貴,就像張先生說的,是洗禮,好似一場夢,但收獲到的東西卻又是實實在在的。

總之,抑鬱症是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的一種心理疾病,抑鬱症並不能說明你品質低劣,或是心胸狹隘,更不能借此認為你精神有問題,它隻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個重感冒。因此,不要認為患上了抑鬱症就會變得低人一等,更不要以為患上了抑鬱症等於麵對死亡。改變這種錯誤的認知,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抑鬱症患者往往是十分優秀的。

第二節 青少年為何如此不懼死亡

一、案例

案例一:

2013年高考成績揭曉的那天晚上,遼寧營口的某複讀考生小張在出門去網吧查詢分數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父母焦急萬分,無奈之下報警。警方接到報警後,查到了火車站的監控,發現小張購買了一張開往沈陽的車票。五天之後,警方打電話告訴小張的父母,他們的兒子已經投河自殺,準考證和書包還在他的身上。據了解,遺體被打撈上來時,小張還穿著離開家時的衣服,書包中還裝著兩塊大石頭。當晚目擊者還看到該考生將自家的鑰匙掛在父母可以看到的地方,手機也沒有帶。

事實上,小張是個複讀生,去年的高考分數是447分,可以上一個二本大學,但他堅決要上一所一本的重點大學,於是選擇了複讀。但是,小張的父母已經失業多年,一直在做小本生意,家裏的經濟並不寬裕,忙著做生意掙錢的父母,平時也很少過問兒子的學習情況。後來,母親因為操勞過度而患上了嚴重的脊髓空洞症,在兒子高考前住院治療,花了家裏六萬元的積蓄。但因為害怕影響兒子學習,直到高考結束後才將真相說出來。

此外,小張的表姐和表哥也是複讀後才考上一本大學的,小張無疑對此次高考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加上母親病情的壓力,家人猜測,孩子是因為高考失敗,壓力過大而選擇自殺的。

但是,警方後來根據小張身份證的信息,發現從今年4月份開始,他總共上網180多次,還有幾次是一整天都在上網的記錄。按理說,高考前正是備考的時候,為什麼兒子會如此頻繁地上網呢?對此,小張的父母也覺得疑惑;更加令其母親難過的是,在得知母親做手術後,一向與母親感情甚好的兒子,卻始終都沒有關心過她。回想起來,他們才意識到兒子在高考前後的情緒變化,但卻因為忙於生意而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