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周周末抽出3個小時作為固定的學習時間,了解、學習行業內的最新狀況和發展趨勢,不貪多,隻要堅持下去就行。
3.堅決不帶工作回家,不讓自己成為工作的奴隸。自己的壓力就產生於殘酷的競爭和快節奏的生活,如果再讓工作占據私人的生活時間,總有一天會崩潰。
4.不強迫自己一定要達到某個高難度的目標。有時是自己給自己增添的壓力,事事追求完美隻會累得氣喘籲籲。靈活地根據自己當時的狀態、空閑時間、地點等條件,選擇最合適且最有價值的事情做,不要給自己施加壓力。
5.抽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聽聽音樂,看看書,玩玩遊戲。
計劃列好了,寧俊辰也鬆了一口氣。這樣下來,自己既不會壓力纏身,又不至於落後於他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領先一步,這樣麵對問題處理起來就會感覺輕鬆許多。寧俊辰堅持按照計劃行事,一段時間後不僅學到了更多的新知識,還總結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技巧。老板的表揚讓他有了小小的成就感,自己的工作比起以前也多了幾分輕鬆感。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產生大量壓力是必然的,但我們一定要把壓力控製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分析壓力的真正來源,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把壓力調節到我們可以承受的程度,堅持實施計劃。隻有這樣,才能調節壓力,才能避免工作成為我們焦慮的源頭,才能讓壓力變成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長期麵對過重的壓力,健康會受到影響,引發包括心髒功能減弱、手腳麻痹、頭痛、失眠、呼吸困難在內的多種疾病。隻有適當減壓,把壓力調節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其動力作用才會最大。減壓的方法很多,比如,你可以培養自己在某方麵的興趣,或進行自己喜歡的運動,外出旅遊等;讓自己多接近令人平靜的顏色,如綠色和藍色,這些顏色可以用在你穿的衣服以及你家的牆壁或擺設上;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向朋友、家人傾訴,適當地傾訴可以讓你如釋重負。
當一個人背負了巨大的壓力,隻會如同蝸牛行走,走得慢、看不到成效,還會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當然,如果完全沒有壓力,那生活就會缺少激情,人也會變得慵懶散漫。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完全消除壓力,而是要有效地把它控製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因為這樣的壓力,才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
莫因外因影響情緒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更能準確地揭示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心理測試也是一樣,比如,某些心理測試中說:“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製”,“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有時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相信很多人對此都會深信不疑,並驚歎這種測試真夠準的。
事實上,這是一頂戴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但人們的情緒就是這麼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也是巴納姆效應的表現之一。比如,我們習慣接受外界的信息暗示,假若信息是積極的,那自然是一件好事。反之,如果信息是消極的,就會影響心情,使你情緒低落或者焦慮不安。消極的暗示是很危險的,我們總希望從別人的經驗中找出一條自己能走的路。這時候,我們要努力看清自己,避免受別人情緒的影響。
清早,唐偉剛剛進入工作狀態,聽到坐在對麵的陸強氣呼呼地說:“遲到兩分鍾就要扣錢,真不是人過的日子。扣吧,真沒勁,早想跳槽了。”
陸強的抱怨把唐偉從工作狀態中拽了出來,抬頭看看表,9點過5分,看來陸強又遲到了。陸強是一個喜歡把個人情緒當眾展示的人,非常喜歡抱怨,所以辦公室裏經常會聽到他的牢騷聲,言語裏總是充滿了挑剔。唐偉感到自己時常會受他情緒的影響。
剛進公司的時候,唐偉雖然沒有躊躇滿誌準備大幹一場的勁頭和激情,但對工作還是充滿熱情的,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司的賞識。因為陸強在公司工作已經4年多了,算是老員工,唐偉有什麼問題自己琢磨不出來時,就會虛心地向他請教,而每次陸強都懶洋洋地說:“這有什麼意思,想那麼多幹嗎?說實話,我來的時候和你一樣,結果呢?還不是這樣?”也許陸強的抱怨是無意的,但是已經大大削弱了唐偉的衝勁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