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3)(1 / 3)

羅琳從小就熱愛英國文學,熱愛寫作和講故事,而且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大學時,她主修法語。畢業後,她前往葡萄牙發展,和當地的一位記者結了婚。但不幸的是,婚後丈夫的本來麵目暴露無遺,他毆打她,並不顧她的哀求將她趕出家門。

丈夫離她而去,工作沒有了,居無定所,身無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兒,羅琳一下子變得窮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濟金生活,經常是女兒吃飽了,她還餓著肚子。

但是,家庭和事業的失敗並沒有打消羅琳寫作的積極性,用她自己的話說:“或許是為了完成多年的夢想,或許是為了排遣心中的不快,也或許是為了每晚能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女兒聽。”她整天不停地寫,有時為了省錢省電,她甚至待在咖啡館裏寫上一天。

就這樣,在女兒的哭叫聲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誕生了,並創造了出版界奇跡,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115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即使生活艱難,她也堅信有一天,她必定會達到事業的頂峰。

羅琳從未遠離自己的信念,並堅持到底,所以她為自己贏得了成功的光環和巨大的財富。她的成功恰恰在於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前行的路上,我們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肯定的也好,否定的也罷,隻要你經過深思熟慮,隻要你堅信自己是對的,那就要堅定不移地朝前走。遺憾的是,太多的人不能堅守自己的信念,所以隻有羨慕別人的成功。要知道,唯有信念能讓你支撐到終點,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隻要你的信念足夠強大!隻要你一直堅守你的信念,隻要你不停下腳步,就一定可以創造生命的神話。

向憂慮揮手說再見

人的憂慮常來自無謂的擔心,而那些所謂的煩惱也常常是自找的。很多時候,我們常會不自覺地為那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煩惱,而且常常抓不著頭緒地往壞處想,仔細想想,其實非常可笑,杞人憂天隻會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再怎麼憂慮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隻會讓自己心情更糟糕,想法更消極。

吉姆·格蘭特是紐約富蘭克林市格蘭特批發公司的老板。每次要從佛羅裏達州買10車到15車的橘子等水果。他的經驗就是如此。

“以前我常常想到很多無聊的問題,比方說,萬一火車失事怎麼辦?萬一我的水果滾得滿地都是怎麼辦?萬一我的車子正好經過一座橋,而橋突然垮了怎麼辦?當然,這些水果都是經過保險的,可是我還是怕萬一沒有按時把水果送到就可能失掉市場。我甚至擔心自己因憂慮過度而得上胃潰瘍,因此去找醫生檢查。醫生告訴我說,我沒有別的毛病,隻是太過於緊張了。”

“這時候我才明白,我開始問自己一些問題。我對自己說,‘注意,吉姆·格蘭特,這麼多年來你送過多少車的水果?’答案是:‘大概有25000多車。’然後我問自己,‘這麼多車次中有過幾次車禍?’答案是:‘大概有5次吧。’然後我對自己說,‘一共25000輛汽車,隻有5次出事,你知道這是意味著什麼?出車禍的概率是五千分之一。換句話說,根據平均概率來看,以你過去的經驗為基礎,你的汽車出事的可能率是5000:1,那你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然後我對自己說:‘嗯,說不定橋會塌下來呢。’然後我問自己,‘在過去,你究竟有多少次是因為橋塌而損失了呢?’答案是:‘一次也沒有。’然後我對我自己說,‘那你為了一座根本從來也沒有塌過的橋,為了五千分之一的汽車失事的概率居然讓你愁得患上胃潰瘍,不是太傻了嗎?’”

“當我這樣來看這件事的時候,我覺得以前自己實在很傻。於是我就在那一刻決定,以後讓發生概率來替我擔憂——從那以後,我就沒有再為我的‘胃潰瘍’煩惱過。”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染上了一種憂慮的不良心態,他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首先啟動自己那根憂慮神經,為事情的過程擔憂,也為結果擔憂。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所擔憂的事情往往沒想象的那麼可怕和嚴重,也許想想辦法或者變換一下環境,那些擔憂就變得毫無必要了。

娜塔莎的脾氣很壞,性情急躁,總是生活在非常緊張的情緒之中。比如,在購物的時候,娜塔莎會擔心:也許丈夫又把電熨鬥放在熨衣板上了;也許電爐上正烤著麵包;也許家裏的大門忘了鎖,小偷拿走了自己所有的東西;也許孩子們放學回家,穿過馬路時被汽車撞了……一想到這些,娜塔莎就會冷汗直冒,然後衝出商店,打出租車回家,看看是不是一切都正常。娜塔莎的丈夫也因為受不了她的壞脾氣而與她離了婚,但她仍舊每天感到很緊張,煩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