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公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第一年的頭兩個月中,他在銷售組織中排名第一。他自己設計軟件,編寫程序來了解和控製市場的變化,他很快就以銷售兼服務的領導身份在市場內獲得了良好的聲譽。客戶們紛紛被吸引到他的公司來與他合作。公司在銀行裏的存款也達到了40萬美元。
如果沒有希內當時斬釘截鐵的態度,那這個公司如今肯定還是像以前一樣負債累累。正是因為不被眾多人反對的聲音壓倒,堅持己見,希內才使公司重新走上了正軌。
一位通曉做人內在法則的人士指出:“當別人對你說,‘快看這兒’或‘快瞧那兒’的時候,請你不要盲目地追隨他們,因為幸福世界就在你的心中。”做人做事也是一樣,不要被別人的言論所左右,每個人都要做到明確目標、不受幹擾。
不要被眾多的意見所左右,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方案足夠好,那就要堅持。周旋於多個建議中,你心中的標尺就會失效。做人最可貴的事情莫過於堅持自己的看法,替自己做主,而不是盲目從眾,以致在別人的觀點裏迷失了自己的道路。
希望和信念不可丟棄
即使你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難不動搖。這種現象被稱為“韋奇定律”。它是由美國加州大學經濟學家伊渥·韋奇提出的。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但如果受到大多數人的質疑,恐怕就會動搖甚至放棄。
馬克·吐溫說:“信念達到了頂點,能夠產生驚人的效果。”這句話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必須從頭至尾保持堅定的信念,唯有信念能讓你的欲望之火不滅,能讓你支撐到最後一刻。
有位老教師在整理閣樓上的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練習冊,那是50年前他教授幼兒園時31位孩子的作文,題目是“未來我是……”。
他順便翻看了幾本,很快被孩子們千奇百怪的自我設想迷住了。比如:有個叫彼得的小家夥說,未來的他是海軍大臣,因為有一次他在海中遊泳,喝了3升水,都沒有被淹死;還有一個說,自己將來必定是法國總統,因為他能背出25個法國城市的名字;最讓人稱奇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他認為,將來他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總之,31個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來。
老教師讀著這些作文,突然有一種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的衝動,讓他們看看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當地一家報紙得知他的這一想法,就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他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更多的是沒有身份的人,他們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於是老教師按地址一一給他們寄去了練習簿。
一年後,他身邊僅剩下一本作文簿沒有寄出。他想:這個叫戴維的人也許死了,畢竟50年了。就在他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科特的信。他在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保存著我們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我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隻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麵前。”
人生就是這樣,隻要信念在,希望就在。無論遇到多少阻礙,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無論經曆多少苦難,隻要一個人的心中有一粒信念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之樹開花結果。
信念達到了頂點,能夠產生驚人的效果,這是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說的。想要成功,必須從頭至尾保持堅定的信念,唯有信念能讓你的欲望之火不滅,能讓你支撐到最後一刻。在人生的海洋裏,信念不滅,我們的船就不會沉沒。
隨著《哈利·波特》風靡全球,它的作者和編劇羅琳成了英國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擁有的財富甚至比英國女王的還要多。但廣大讀者可知道,她也曾有過一段窮困落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