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2)(2 / 3)

後來,醫生發現是他們的“正麵情緒”救了自己。因為在人快樂的時候,腦內會分泌一種“安多芬”,它會增加體內的淋巴球,進而增強人體對抗癌細胞的能力,讓人重新獲得健康。

別讓壞情緒控製你的生活,別讓壞情緒扼殺了你的健康。試想:若一個人整天心情抑鬱,愁眉苦臉地麵對生活,做任何事情都不積極,那會怎麼樣?顯然,那必然導致事事不如意,甚至會有更大的困難等著他,這樣也就會讓他的心情更加鬱悶,生活態度更加消極,形成惡性循環。但是一個心情開朗的人則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要做的事情充滿了希望,工作生活都積極上進,自然而然地就會順心如意,心情也就越來越好了。

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認識情緒效應:雖然我們無法選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狀態;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來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情緒來適應環境的變化。一旦我們做到了這些,就再不用飽受不良情緒的困擾了。

勿在他人觀點中迷失自己

隻有一塊手表,你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者兩塊以上的手表時,你會因為它們之間存在的誤差,反而不敢確定哪個時間更為準確,從而引起混亂。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更多手表並不能告訴人們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邊也常常會出現幾塊“手表”,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同事。在需要作出一個決定的時候,這些“手表”就會告訴我們他們認為是正確的選擇,我們應該聽誰的?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無所適從。

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學家建議我們用潛意識去作出一個最符合我們心理需求的決定,不要被別人所幹擾,而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我們要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別人的言語和想法所控製。父母、朋友、領導的意見都不能占主導地位,隻有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郭浩原來是某公司銷售部的職員,銷售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這正符合他的個性,他也非常喜歡,工作成績一直不錯。結婚後,他的妻子不喜歡他整天東奔西跑的,就希望他換個穩定點的工作,他嶽父嶽母也常常嘮叨說:“本科畢業什麼工作不好找,偏偏要做什麼銷售人員,有什麼出息,還是找機會換換吧。”他本不想換工作,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在銷售這一塊做出點成績。但是經不住親人的軟磨硬泡,他終於答應換個工作了。

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郭浩在一家公司當上了總經理助理,妻子家人都為他高興,不住地稱讚他。可是他開始變得不快樂,對自己沒有信心,很簡單的事情也感覺自己不能勝任。尤其是工作的煩瑣更讓他頭痛,每天上班就像例行公事一樣,他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何在,再也找不到當初工作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於是,他開始不喜歡上班,下了班心情也不好,整個人都變了。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於是他毅然辭去了安逸的總經理助理職務,重新做起了銷售工作。換回工作後,郭浩馬上就恢複了原來的信心和鬥誌,不久就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人也變得意氣風發起來。

人在環境或他人的壓力下,違心選擇了自己並不喜歡的道路,隻會讓自己痛苦,即使取得了受人矚目的成績,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如果你不能遵從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就會在別人的建議和自己的心聲之間徘徊打轉,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打破別人強加給自己的禁錮,堅持自己的想法。

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沒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無味的。一位作家指出:我們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夢想,並把它具體起來,使它成為可能,然後去追求它、去實現它。追尋一個夢想是一種絕大的幸福和快樂。你也曾體會過這種幸福和快樂嗎?大膽堅持自己認為是對的東西,隻有這樣,你才能掌控自己的前途。

彼得·希內從聖約翰大學商學院畢業後就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這是一個昔時十分輝煌、今天卻生機不足的大公司。希內初生牛犢不怕虎,既然自己已經接管了公司,就有權做主。於是他在谘詢了著名的柯維顧問後,決定重組公司結構。

但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開始就受到了諸多阻撓,股東們都反對希內的方案,一致覺得希內沒有經驗,隻不過是剛剛畢業的徒有理論知識的小毛頭,在他們看來,這些整改措施是幼稚的,於是群起反對這種大規模的改革。有人提出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有人又提出另外一些,但希內都沒有采納,而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於是在股東們一片不滿聲中,他完成了重組公司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