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早已淡忘了她,父母也似乎忘記了她的存在,最初他們還千裏迢迢來探望她,後來半年也不來一次了。茫然、無聊時,她就找來醫院裏一些過期的雜誌閱讀,漸漸地她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些雜誌,就索性投稿了。沒想到那些在家裏、在學校、在醫院裏總是被視為不知所雲的文字,竟然在一流的文學雜誌上刊出了。
醫院的醫生有些尷尬,開始豎起耳朵聽她談話,生怕錯過了任何的暗喻或象征;她的父母覺得意外——自己家裏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女兒;往日的村民也不可置信地發現:難道這個得了文學大獎的作家,就是當年那個古怪的小女孩?簡奈特·弗蘭敢於突破世俗的偏見和自我的陰影,終於成了當今新西蘭最偉大的作家。
讓煩惱牽著走的人,注定隻能在煩惱的陰影中,越陷越深。敢於跟煩惱說不的人,才能突破世俗的偏見,走出煩惱的陰影,活出嶄新的自我。
蕭伯納說:“悲哀的秘訣,在於有餘暇來煩惱你是否快樂。”在此,“餘暇”實已失去其意義,成為對“悲哀”者最無情的嘲諷。放鬆時,恰恰就是你精神肉體上最為緊張煩惱的時刻。蕭伯納道出的,不僅僅是“煩惱”者的悲哀,他更道出了自古流傳的“快樂與煩惱”的對抗。
記住,學會放棄煩惱,你便得到了“餘暇”;學會放棄煩惱,你便釋放了緊張;學會放棄煩惱,你便獲得了快樂。
擺脫衝動,置冷靜於心
人的一生中經常會有一些衝動的情緒及表現,這是因為我們所處各種各樣的環境造成的,在工作上,生活中及情感裏都會出現衝動的行為。衝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一句不中聽的話,一件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一次口角,都有可能使衝動的神經在瞬間爆發,甚至招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吉布林和他舅舅巴裏斯特之間發生了這麼一場官司。
吉布林娶了一個維爾蒙的女子,在布拉陀布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房子,準備在那兒安度餘生。他的舅舅比提·巴裏斯特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他們倆一起工作、一起遊戲。
後來,吉布林從巴裏斯特那裏買了一塊地,事先商量好巴裏斯特可以每季度在那塊地上割草。一天,巴裏斯特發現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開出一個花園,這樣他就無法得到預想的一車幹草了,他生起氣來,暴跳如雷。吉布林也反唇相譏,弄得維爾蒙綠山上烏雲籠罩。
幾天後,吉布林騎自行車出去玩時,被巴裏斯特的馬車撞在地上。這位曾經寫過“眾人皆醉,你應獨醒”的名人也昏了頭,告了官。巴裏斯特被抓了起來。接下去是一場很熱鬧的官司,結果使吉布林帶著妻子永遠離開了美麗的家。而這一切,隻不過是為了一件很小的事——一車幹草。
當你一旦被衝動情緒埋沒,就必須改變想法,想想造成你不良情緒的是否有其他原因,而不要隻是一味地鑽牛角尖。隻要找到原因,就會有辦法處理,怒氣就會慢慢消失,你也會變得寬容了;有了寬容心之後,你就能變得更開朗、更體諒別人。
衝動容易使人迷失自己,失掉別人的信任,嚴重的甚至受到對方及旁觀者的唾罵,更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與後悔終身的事。
吳蜀荊州之戰,關羽被東吳大將呂蒙所俘,孫權勸降不從,將關羽殺害。劉備聞知痛不欲生,要興兵伐吳。殊不知這不是伐吳的最佳時間,隻會陷蜀國於險境。
五虎上將趙雲勸劉備說:“主公,竊國之賊乃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果能出兵先把曹賊解決了,孫吳自然會屈服於你,所以你不應該把曹魏置於一邊,而與吳國作戰。此戰一旦爆發,一時是不會結束的,而曹魏就會趁機出兵攻打我們。伐吳不是上策!”
劉備不聽勸,執意要伐吳。諸葛亮見事已至此,便對劉備說道:“陛下初登寶位,如果征討漢賊魏國曹丕,以伸大義於天下,陛下可以親自統率六師;如果隻想伐吳,叫他人領兵去就可以了,何必親自出馬呢?”劉備不聽勸諫,說道:“我要興兵,你們阻擋我,太不體諒我和關雲長的感情了。”
諸葛亮說:“孫權用奸詭之計,使我們丟失了荊州,關將軍不幸遇難,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篡漢之首者為曹操,影響蜀國統一天下的,並非孫權。鏟除曹魏,吳國定會臣服。願陛下納大臣和眾將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國家幸甚,天下幸甚!”
盡管諸葛亮通過對整個時局的分析,向劉備闡述了伐吳的弊端,但劉備心意已決。他親率75萬大軍討伐東吳,沿江而下,到達烏江峽,從建平起到彝陵700裏間,沿江河水草之地,安營紮寨,共設了幾十個大營。諸葛亮聽到如此布陣,哀歎道:“如此敗軍之陣,吳軍如果火攻,蜀軍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