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與陌生人交往的心理應對(4)(3 / 3)

曆史上的包公是個剛正不阿的清官,但包公身上也有喜歡被人戴“高帽子”的弱點。據說,包公做了開封的知府後,要選一名稱職的師爺(即秘書)。包公選師爺的告示一貼出來,四麵八方的文人學士紛紛前來應試。考試的第一個項目是筆試,由包公親自出題,親自閱卷,從參加應試的上千人中挑選了10個很有文才的人。第二個項目則是麵試,包公要把他們一個一個單獨叫進去,隨口出題,當麵應答。

包公麵試的題目出得也很別致,前麵9個人一個個地進去後,包公指指自己的臉對他們說:“你看我長得怎麼樣?”那9個人抬頭一看包公的麵容,嚇了一跳:頭和臉都黑得如煙熏火燎一般,乍一看,簡直就像一個黑色的壇子放在肩膀上;兩隻眼睛大而圓,瞪起來,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們想:如果把他的模樣如實講出來,那他一定會火冒三丈,別說當師爺,不挨他的鍘都算好的。人說當官的都愛聽恭維話,我們何不奉承他一番,討他個歡喜呢?於是,便一個個地都恭維他長得眼如明星,眉似彎月,麵色白裏透紅,純粹是副清官相貌。氣得包公將他們一一打發走了。

第十個應試者進來了,包公也請他看著自己的臉麵,問他自己的容貌如何。那人向包公打量了一下,說道:“老爺的容貌嘛……”“怎麼樣啊?”“臉形如壇子,麵色似鍋底,不僅說不上俊美,實在該說是醜陋無比。特別是兩眼一瞪,真有幾分嚇人呢!”包公一聽,故意把臉一沉,說:“嘿,放肆!你怎麼這樣說起老爺來了?難道不怕大人我怪罪嗎?”那人答道:“老爺,您別生氣。小人深信,隻有誠實人才可靠,老爺的臉本來是黑的,難道下人說一聲‘美’就美了?老爺若不喜歡聽老實話,今後怎秉公斷案,做個清官呢?”包公聽了點頭稱是,但又問道:“我聽人說,容貌醜陋,其心必奸。此話可否當真?”那人又答:“不然,奸不奸在心而不在貌。隻要老爺有顆忠君愛民的心,就是長得再黑,也會做清官。難道老爺沒見過白臉奸臣嗎?”包公聽完,心中大喜,說:“你被選中了。”其實,包公還是被第十個人戴上了頂“高帽子”,而且不大不小還正合適呢!

恭維的話要說得恰到好處,說得滴水不漏,才能讓對方聽後心花怒放,否則,不適時宜的恭維不但未能引起別人的好感,反而會讓別人對你產生厭惡感。在生活中,許多人就因為不善於恭維,常常弄巧成拙。

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一次到全國最大的書店了解自己著作的銷售情況。

書店經理知道這個消息後,決定做一件讓作家高興的事,即在所有的書架上,都隻擺放大仲馬的書。

當大仲馬走進書店後看見隻有自己的書時,大吃一驚地問道:“別的書在哪裏?”

“別的書?我們已經賣完了。”老板回答說。

很顯然,這位書店經理不會恭維。

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恭維話都能夠為你迎來好感。恭維話要根據特定的事情來說,選擇特定的場合說,運用得體的語言說。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不因事而論,隻顧信口開河,那麼,你的恭維話就沒有任何價值,反而成為遭人反感的“廢話”、“瞎話”。生活中的一些口才高手在說恭維話時,都能說得恰到好處、說得不留痕跡,而要做到這一點,在每次開口前,我們都要把話在嘴裏過濾一下,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話在什麼時候說最恰當,什麼話在什麼場合說最適合,都要想好再開口。

或許,大家都以為恭維人乃是小人所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事實上,我們都應該清楚一個道理,那就是槍炮或毒藥可以殺死無辜的百姓,是因為它們被壞人利用了,而不是它們本身有什麼不好。正如鴉片會使人喪命,是因為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醫學上,鴉片則又可成為很好的麻醉劑和鎮靜劑,可以用它來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承認,恭維作為一種說話的方式,我們有權使用,而且如果我們用得恰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