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愛情戰爭,知己知彼(1)(1 / 3)

也許你身邊有這樣一些情侶,他們看起來似乎並不是很般配,性格上也有天壤之別,但他們自己卻感情甜蜜;還有一些人,他們對自己心儀的對象展開狂熱的追求,堅持不懈,但是對方最終還是不能接受他,她說,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但是很快你就發現,她們中間很多人最終選擇的對象居然是那個成天“無吵不歡”的歡喜冤家……有句歌詞唱得好:愛我的人為我付出一切,我卻為我愛的人流淚狂亂心碎,愛與被愛同樣受罪,為什麼不懂拒絕癡情的包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的呢?這裏麵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下麵將讓你在一個個情感故事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愛上另一個自己——追尋完整的我

她與他是初中同學,她熱情開朗,活潑可愛;他沉默含蓄,平靜堅忍。每次見到她的時候他總是會淡然地朝她一笑,那種笑,看不清楚是真的還是假的,隻是那微微上揚的嘴角常常會給她一種莫名的幻覺。她搞不清楚,但是也沒多想。哪知,他已經喜歡她很久。在畢業晚會散場的時候,他叫住了她,然後塞給她一張紙條就急匆匆地走開了。她艱難地平息了自己的心跳,打開紙條,那上麵是一串數字——他的手機號碼。

她因為考試成績不好便在初三那年留級了,而他進了一所當時縣城裏最好的高中。她在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撥通了那個號碼,希望向他道一聲祝賀。然而接電話的並不是他本人,她失望地掛了電話,再也沒有勇氣撥那個號碼。她想,他並沒有給過我任何承諾啊,也許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複讀那年,她常常想起那若隱若現的笑容,每每失敗,那笑就會不由自主地為她撥開迷霧,於是前方的路又更加清晰了。

那年,她考上了他的高中,他得知以後,在第一年的聖誕節前,送來一張賀卡,恭敬地遞上,然後轉身飛快地離開了。她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打開賀卡,隻有簡單的一句話:聖誕快樂。朋友說該給他回一張。但是她沒有,她想,如果他在元旦的時候,再送一張,她就回,並且還會附上一封信。但是元旦的時候,他沒有出現。就這樣,高中同校兩年,他們也沉默了兩年。大學後,彼此就失去了聯絡,一直到大學畢業。後來,在一次偶然的同學聚會上,他們看見了彼此,很多同學身邊都已經多了一個人,她是為數不多的單身行列中的一員。好友打趣道:“不會大學四年都沒找到吧?眼光也太高了吧?”她笑笑,“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的。”然後看看他身邊那位活潑可愛的玲瓏女孩,淚眼模糊。

上帝永遠都是幽默的使者,他鍛造了磁鐵“異性相吸”的兩極,也讓愛情在“外向”者與“內向”者,“急驚風”和“慢郎中”,“活潑開朗”與“穩重內斂”,“分析型”和“感性型”之間,出現彼此強烈相吸的現象,然而吸引而來的卻隻是“型”,卻很少是人本身。也就是說,人們最初喜歡的隻是某種特性,當發現這種特性在某個人的身上出現時,他便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這個人。

心理學家認為,很多人都有雙重性格,那種被自己隱藏起來不願外露的個性就是隱形性格,正是這種“隱形人格”在人與人之間起到了相互吸引的作用。他最初喜歡她,是被那種充滿生命活力的個性所吸引,在自身陰暗苦澀的地窖裏,他看見了那股來自“隱形人格”裏的燦爛陽光,為他築起了一座強大的力量堡壘;而她在他的身上看見了一股沉穩而深具魅力的靜謐,那也正是她所追尋的另一個安靜的自我顯像。彼此相吸各得一線生機,使自己即將枯萎的“影子人格”重獲天日,得以滋潤,在這種相互吸引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完整人格的追尋過程。

他愛上的隻是母親的影子

青年才俊小馮,擁有一份令人豔羨的年薪上萬的工作,身邊不乏美女的左右相隨,可以說,見過他的女子幾乎沒有人不會動心。但是年紀輕輕的他卻在愛情的海洋裏吃盡了苦頭,他聲稱,此生絕對不會再輕易愛誰。如此感言,其實是因為他有過令人瞠目結舌的三段戀情。

第一次戀愛,他愛上的是一個罹患抑鬱症、自殺未遂剛剛出院的女子,但是倆人的戀情維持還不到幾個星期就痛苦地結束了;第二次,他愛上的是一個患有“厭食暴食症”的女孩,平日裏情緒波動很大,一旦感覺到孤獨寂寞,就會在數分鍾之內吃掉大量的食物,但是胃的容量畢竟有限,之後便會遭受強烈飽腹感的折磨,心理上也會產生強大的罪惡感,痛恨無法控製情緒的自己,然後又在悔恨的促使下把自己關在浴室裏,用物品刺激自己的喉嚨,生生地將剛剛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嘔吐出來,這位青年才俊和她的戀情開始得異常轟轟烈烈,但是維持不到三個月,也痛苦地分手了;第三次戀愛,他愛上的對象是一個有夫之婦,她因為自己的丈夫有外遇被棄,為情所困,異常淒楚可憐,於是他依然擔負起保護她的角色,奮不顧身,一個是曾經戀情失敗的寂寞的遊子,一個是楚楚可憐的斷腸人,兩個人的愛情開始也是那麼幹柴烈火般凶猛激烈,待到兩個人都清醒過來時,才發現這段情其實也在痛苦地折磨著彼此,萬般無奈之下,以分手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