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好、用好、搞活信貸扶貧專項貸款應采取的對策
1.對扶貧繼續采取特殊優惠政策。扶貧工作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由於貧困地區的先天不足,所以采取特殊優惠政策是十分必要的:①對那些沒有生產條件、喪失生活自給能力,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特困戶”,應由社會救濟解決;對那些自然條件較差,經濟、文化落後,生產力不發達,經過扶持能改變貧困麵貌並能培植償還能力的貧困戶,則由農行、信用社用扶貧專項貸款解決。②對同心這樣的“三西”貧困縣的“六個貧困帶”,應免征三至五年的農牧業稅,對一些貧困戶運用“三西”資金和農行、信用社低息貸款,從事運輸、燒磚、小型作坊、加工業及商品流通等活動的,應少征或免征稅收;對國家在貧困地區超計劃稅收部分,應返還當地用於扶貧開發。③取消對貧困地區的各種“攤派”及各種債券的認購任務。④因扶貧專項貸款周期長、效益低、風險大而造成的政策性虧損,應由財政彌補。同時,應按扶貧專項貸款餘額的15%~20%提取扶貧貸款“風險基金”,用於彌補扶貧貸款呆賬損失。
2.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明確扶助目標任務。今後應把“三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農行信貸資金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規劃,按資金性質分片包幹,明確任務,定點投放。集中力量支持區域性的支柱產業發展。一是增加農業投入,大力支持發展種養業,並在此基礎上,集中資金重點支持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的項目、企業,使整個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啟動、開發。二是科技、農業、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各守其職,加強配合和合作,達到資金、物資、技術、信息、管理各方麵的統一,加強扶貧工作的深度。
3.加強扶貧專項貸款管理與服務。扶貧專項貸款應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終達到脫貧致富、安全收回的目的。因此,扶貧貸款的發放要增強透明度,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工作,確保扶貧資金合理使用。改變工作作風,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在信貸扶貧專項資金的管理上,要做到專款、專人、專賬管理,以戶立檔,嚴格監測考核,保證信貸扶貧專項貸款發揮出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