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燈(2 / 2)

當我們昏昏欲睡,當我們的車從沙漠中駛出,進入綠洲前,首先就會遠眺到金昌市的萬家燈火,看到金昌工業城市那特有的林立的工業煙囪。此時睡意會立刻一掃而光,心中充滿了溫暖、感動、激奮。那刹那間的感動,那種奇異的感覺很難用詞、用語言形容。有時感動、激奮得令人熱淚盈眶。仿佛那飄揚的煙氣、浮塵,平時沒有多少好感,製造汙染的工業大煙囪也沒有那麼令人厭惡了。

回到家屬院樓下,仰望著家中的燈光,看到這充滿溫暖的燈光,仿佛一天的勞累都一掃而光,感覺到了那辛勤勞動後的甜蜜,所有的勞累都覺得很值。妻多年形成一個習慣,不論我回家多晚,她都要在臥室留一盞燈,等我回家。

公路人會經常搭乘沙漠中的大貨車上下班、回家。我多次聽到跑長途、跑夜路的司機發自內心的話:黑夜中、在漫漫長路中,溫暖他心的,是家人的思念和關懷,溫暖他眼的是那長路中顯得有些孤單和落寂,每隔幾十公裏分布,顯得孤零零,對公路不離不棄的公路養護站。那公路養護房中透漏出的點點燈光,那不經意在夜晚透漏出的燈光,令他心中感到踏實,克服了恐懼、戰勝了孤寂,打起了繼續前行的勇氣。那些燈光,使走夜路的他們感覺到漫漫大漠中,他們不是唯一的人群。他們明白,隻要有公路養護站,就有人在值守著公路的暢通,隻要有養路人,就表明前方的道路是暢通的。

跑長途的司機常常會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暴風雪、泥石流、滑坡等險情,有一次,我乘坐一輛過路大貨車,司機動情地講述了他在行車中遭遇暴風雪,車輛受困,寸步難行,差點凍死,是養路人把他救助到了養護站,讓他免費住宿,最後想方設法把車拖到養護站,避免了損失的故事。

在高山,在大漠,在海島,在山寨,隻要有公路的地方,就有公路養管站,就有養護公路的人。氣候惡劣也罷,條件艱苦也罷,是公路人不離不棄守護著公路,以養好公路,保障暢通的理想信念和神聖使命在盡職盡責。

公路養管站過去叫道班,是公路最小的生產單位,成為常年養護公路,保障道路暢通的駐守點。這些道班,平時是養路人的宿舍,養路人的工作點,生活點;但在荒郊野外,在突發的自然災害麵前,在遭遇壞車、遭遇車禍的危難之中,又是過往司機的救助站、車輛修理間。在繁華的城市、在人煙稠密路段,市民、行車人是感受不到養路工這個職業的,是太多的人流掩蓋了人們關注的目光,車輛拋錨時,可以就近修理。而在高山大漠、戈壁荒郊,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壞車、遭遇災害天氣,那就有時意味著受罪、意味著遭受損失,甚至意味著死亡。能幫助他們的,隻有過往司機和養路人。人在困苦環境下往往能形成真摯友誼,沙漠中行車的司機和養路人最有感情,也最能體會到養路工存在的價值,沒有養路工,那沙漠中的一場大風刮過,一場沙塵暴,路都沒了影子。是公路人第一時間趕到,清理流沙、恢複交通,解救受困的司乘人員。在遇到災害天氣,養路人一次次將塌方、泥石流的路段搶通,看到大批受困的司機通過搶通路段,每當此時,他們會不約而同地鳴響喇叭,表達對養路職工的敬意。

那黑夜中點燃的養護站的燈,是公路人對事業的執著之燈、忠誠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