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燈(1 / 2)

曾經有一個淒美的故事:有個孝順的兒子和年邁的老母相依為命,共同生活。兒子每天早出晚歸,打漁贍養母親,母親不論時間多晚,都會在家中點一盞明燈,等著兒子回家。隻要家中的燈亮著,有母親燈光的照耀,不管天氣惡劣、風高浪急,孩子都能克服層層困難,回到家中。那黑夜中閃爍著的明燈,是孩子心中的希望之路,溫暖之路。即使小如豆苗,也溫暖著孩子的心。因為孩子明白,燈下有翹首盼望他回去的母親,有一雙關注、關心的眼睛。這樣過了許多年,有一天,母親病倒了,臥病在床,她多麼需要有人來照顧她啊,但生活就是那樣的殘酷,如果孩子不出工,生活就沒有辦法維持,孩子依然駕船出海了。夜晚,母親太虛弱了,備受病魔折磨的她再也不能起床給燈添油。深夜中燈熄滅了,結果兒子失去方向,在黑夜中溺水身亡。母親在苦苦等待中知道了兒子的消息,母親也悲痛欲絕,最後傷心而亡。從那以後,河邊的人都會在深夜家家點一盞明燈,照亮夜歸人回家的路。

燈代表著光明,代表著方向,代表著正義,即使在阿拉伯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阿拉丁的神燈也是正義之士的化身,是正義的保護神。

家鄉的長者一直認為:我們每個人的肩頭上是有盞明燈的。如果肩頭的明燈長明,則身體強健,百病不侵,如果某個人容易傷風感冒,打針吃藥又不太有效,則會被長者想當然地認為是肩上的明燈不明了。長者就會用一種古老而神秘的儀式為他扶燈。肩頭的明燈扶亮了,自然就是諸事順心、百病不侵了。男人屬陽、女人屬陰,所以老家人是非常忌諱別人拍肩頭的,尤其女同誌拍別人的肩頭,會被認為是瘋瘋癲癲,是不穩重、不懂事的二百五表現。

大海航行靠舵手,但更需要燈塔。黑夜中燈塔上的明燈,它穿透了陰霾,指引著方向,給夜航的人帶來希望,帶來乘風破浪的勇氣。黑夜中閃耀著的明燈,閃耀著溫馨,充滿著暖意,對每個回家人都是召喚、呼喚。我特別喜歡歌手鄭智化的歌《星星點燈》:“星星點燈,照亮了每一個回家人的路。”

冰心的散文《小桔燈》,那照亮夜路的燈,現在讀起來也充滿著溫暖——有燈的夜路就不會孤單,不會寂寞,也不會恐懼。

自從選擇了公路,成為一名光榮的公路人,就選擇了與這條夢牽魂繞的長路相隨,就選擇了風餐露宿,選擇了高山大漠,選擇了與孤寂相伴。有時到外地公路施工,一去就是幾個月,住在工棚中,晚上單調的發電機的轟鳴聲回響在空曠的山穀之間,單調而乏味。多少個深夜醒來,披衣下床,靜靜地徘徊在工地駐地。四周是高高低低起伏的山形,在夜幕下變成怪獸的模樣,天上繁星數點、眨著慵懶的光,此時四周靜悄悄的,偶爾也有睡不著,加班的人,從帳篷中透出點點燈光……有時看著這一切,又不由得萌發出發古之幽思的情緒來,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親人,那離別中的相思、牽掛特別的傷懷。後來,在夜晚看到公路上車輛流光溢彩,車燈閃爍,我忽然釋懷:我們辛勤勞動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修成條條大道,增加基礎設施,為經濟的大發展提供支持嗎?那深山大漠公路工地上閃爍的星星點點的燈光,不就是為了道路修成後的車水馬龍,公路上夜行車的流光溢彩嗎?想到這些,所有的勞累、幾個月的疲憊,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後來工作變動,專職進行公路的小修保養工作。經常要到省道212線、巴丹吉林沙漠的路段去檢查橋梁、查看公路病害,到每個養護站去查看內業資料。每次做完這些工作,回來時往往是半夜。夜晚在沙漠路段行車,耳中聽到的是車窗外呼呼的風聲,車燈照射到路基兩邊,反射回來昏黃的燈光,所有的這一切,單調而乏味。由於路外的參照物都是連綿起伏的沙丘,仿佛覺的車就沒有行進似的,偶爾對麵有車駛來,這才知道車是快速行進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