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漠中那九棵白楊(1 / 1)

從祖國的鎳都,被小平同誌稱為“金娃娃”的金昌市往北,順著省道212線河(西堡)雅(布賴)公路北行,在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有一個叫九棵樹的地方,九棵樹如同九個哨兵一樣日夜守護著風沙線上的公路,九棵樹如同九個老人,向過往行人和歲月訴說著它們與養路工人的動人故事。

夏日,每個途經此地的旅人、司機都會情不自禁地在此駐足、小憩,然後奔赴各自目的地。而有些旅途勞頓的人,就幹脆在這綠蔭下麵,枕著軟綿綿的黃沙小睡一會再走。試想,誰能抵擋住茫茫戈壁那一絲絲綠色的召喚,誰能抵擋得住疲憊旅途中那團綠蔭的誘惑?每每出現這樣一種情形:一名大汗淋漓的旅人向著綠蔭飛奔而來,一頭紮進綠蔭久久不肯起來……冬日,也有人徘徊在九棵樹下,傾聽著北風吹過樹梢的聲音,汲取著九棵樹所賦予的奇異的精神力量,久久不肯離去。

那是怎樣的九棵樹啊!四周黃沙茫茫,自然的顏色在此地定格成焦黃、枯黃,而隻有這九棵樹綠影婆娑,撐出一片生命的綠色。那是怎樣的九棵樹啊!沙漠有風的日子長達五個多月,刮起風來天昏地暗,飛沙走石,九棵樹不屈地挺立在風中。它的每一片葉子,被風沙吹打得千瘡百孔,它的每一寸樹幹被風沙磨礪得光滑明亮。為了抵抗凜冽的西北風,九棵樹迎風的方向變成了弓形;那是怎樣的九棵樹啊!沙漠中夏日地表溫度高達六十幾攝氏度,冬日溫度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裏,九棵樹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它的根往地裏紮,緊緊擁抱著大地母親,它的枝葉向空中舒展,呼喚著藍天白雲,它同太陽對話,它同月亮交談,它在狂風中舞蹈,在快樂地唱歌。每一個途經此地的人,都會被它頑強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所折服!

九棵樹不遠處,一片房屋的殘牆斷垣半掩在流沙當中,這是金昌公路總段曾經的土門沙溝道班。以前這兒曾經的名字叫魔鬼城,沙漠中每當有風刮起的時候,這兒一片鬼哭狼嚎的恐怖聲音,令人毛骨悚然,故得名。河(西堡)雅(布賴)路自一九五四年建成通車以來,一直是雅鹽外運的唯一通道。為了保證這條路的暢通,沿著這條沙漠公路,每隔十幾公裏就設有一個道班,道班房成為守護河雅公路的橋頭堡,養路工人就是風沙線上的公路守護神。那時土門沙溝道班工人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理堵在門口的流沙,然後才能走出門去。沙漠中風多,每一場大風都將意味著流沙上路,將公路掩埋不見了蹤影,道班工人就一次次地清理流沙,恢複交通。那時候道班工人上下班沒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為了能早點到達作業點,他們天不亮就起床,一直走到作業地點,中午是不能回來的,每個人都帶著幹糧,冬天凍得比石頭還硬,他們用鐵鍬頭兜著在火上烤化了吃,而作為勞動工具的鐵鍬早就磨得光滑發亮,非常潔淨,而夏天,幹糧常常就會變餿……因為條件惡劣,有位省交通廳領導在視察河雅路工作時說:“在河雅路能呆下去,也需要勇氣! ”河雅路的養路人不但呆了下來,而且年複一年地清理流沙,處治翻漿,修補油路……保證了公路的安全暢通,並形成了一種以苦為樂、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河雅路精神。

也許是對綠色的渴望,養路人回家時陸續帶來了一些楊樹苗,小心地種在了道班周圍,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地愛護著這些小樹,這些小樹也給單調的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沙漠中缺水,道班所有的生活用水都要從幾十公裏的地方去拉運,真是水貴如油。道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一滴水首先被用來做飯、洗臉,洗完臉洗衣服、洗腳,洗腳水再去澆小樹。就這樣,在一代代養路工人的精心嗬護下,有九棵樹活了下來,並長成了參天大樹。

如今,九棵樹的地方,有人投資興建了沙漠旅遊景點,一條改造過的現代化公路從九棵樹旁邊穿行而過,土門沙溝道班早已被拆除,變成了人們塵封的記憶,隻有那些殘牆斷垣還在訴說著這兒曾經的故事。養路人早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公寓化公路養管站,養護的機械化作業水平也大大提高,坐著養護通勤車上下班,結束了步行上下班的曆史……而唯有這九棵樹,還在默默地關注著河雅公路的一切,見證著那段戰天鬥地,不平凡的歲月。

九棵樹,成為一代代公路人克服困難的不竭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