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未知變量對戰爭的影響(3)(2 / 3)

克魯克將軍的計劃從戰術角度來看天衣無縫,如果不是因為來自巴黎和莫城北部的兩支法軍的阻撓,本來是可以成功的。這兩支優質部隊的突然出現實在讓克魯克將軍難以預料。

9月3日,巴黎省長加利埃尼將軍知道克裏克將軍的先鋒部隊已經到達了南圖,並正在向馬恩河進發時,加利埃尼將軍意識到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下令莫努裏將軍9月5日進攻防守較弱的德軍的側翼,然後再從南特伊萊奧杜安進攻敵軍後方。接下來四天,莫努裏將軍的部隊和克魯克將軍的部隊在烏爾克和南圖進行了激烈的交戰,而克魯克將軍很快地意識到自己犯了個錯誤。這是這場戰役的關鍵。莫努裏將軍收到克魯克將軍的威脅說要包圍他的軍隊後,隻好敗下陣來,退守到南圖北部。克魯克的軍隊在9月9日和9月10日這兩天內撤退了,至於原因,至今無人知曉。

從軍事角度來看,克魯克將軍除了在接近莫城沒能保護好右翼受到譴責外,他的調兵遣將無可厚非。當他發現莫努裏軍隊在烏爾克駐紮下來,準備進攻德軍側翼時,克魯克將軍知道他的軍隊被包圍了,隨即派遣了兩個軍團為側翼解圍,來逃脫暴露軍隊後的災難。可是經過了這場戰役後,德軍整體失去了組織,所以不得不全麵撤退,克魯克將軍的側翼前腳剛走,福熙將軍接踵而至,把中心部隊送入了巴黎瑪萊的沼澤裏。

德軍並不是同時撤退的,莫城和塞紮訥附近的德軍10日開始撤離,靠近塞紮訥中心的德軍13日開始撤離,而東麵皇儲的部隊15日才開始撤離。

由於德軍撤退得太迅速了,使得法國人在過了36個小時後才知道自己打了勝仗。如果當時法軍能乘勝追擊,說不定能一口氣把敵人給趕出法國邊境,就算追不了那麼遠,至少也能把他們趕到蘭斯東麵,這樣法國就不會再遭到轟炸,蘭斯大教堂也不會遭到破壞。

對於馬恩河戰役我不做詳細描述,是因為我對此也是一無所知,估計目前為止也沒有幾個人了解具體的情況。隻有未來才有可能解釋法國的這場勝利。我能說的是戰士的勇氣,和摻雜的各種運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一種是由於政府的介入,導致法軍大元帥不得不放棄撤退。

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馬恩河戰役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一場偉大的戰役。它在一個巨大的半圓形內展開,全長150英裏,從莫努裏將軍駐紮在莫城向北15英裏的南圖維豪杜因,到凡爾登以南。這個半圓形包括莫城、科羅米爾斯、塞紮訥、費爾尚普努瓦斯和弗朗索瓦。

作家馬勒塞寫道:

我們得到了一切想得到的東西,我們可以為這些英雄事跡寫上好幾本書,有個人的,有集體的,它們都象征著馬恩河戰役的勝利。把這些事跡集中到一起,會不會覺得在這次命運的轉變中,有些東西比軍事戰術來得重要?一支戰無不勝的龐大軍隊,一路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中,卻被一群飽受失敗、撤退和饑餓三重折磨的士兵們打垮。即使士兵們已經精疲力竭,他們的心髒還在堅強地跳動。這就是奇跡——一個國家力量的奇跡,一個種族勇氣的奇跡,一個法國軍事傳統的奇跡。

在這次馬恩河戰役中,法國士兵多達100萬人,而德軍更多。從9月5日到9月15日,戰爭的十天裏,德軍損失了15萬人,法軍傷亡人數也不少。

馬恩河戰役讓巴黎免遭滅頂之災,是法國編年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也再次證明了人類可以無止境地刷新戰爭傷亡人數的上限。

(第四章)和平問題

1.阻礙和平的因素

最初大部分人尚未意識到要實現和平會有重重的困難。為了讓事實變得更明晰,隻需認真思考一下對盟國最有利的假設。假設接受人類虔誠禱告的諸位,上天神明賜予了我們超凡的能力,能以每個月100公裏的速度前進,能讓目前駐紮在柏林和巴黎之間的200萬或300萬德軍憑空消失,假設我們已經抵達德國首都並對其實施管控。所有的困難會就此消失嗎?肯定不會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