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瑜伽對人體血液循環係統的作用與實踐(1)(3 / 3)

(8)呼氣,下犬式:臀部向上提起,掌心貼地板,兩腿腿伸直,腳跟著地板,成下犬式。

(9)吸氣,展胸:深深地吸氣,把右腿向後前跨一大步,胸部向前挺,身體向後彎曲。

(10)呼氣,體前屈:深深地呼氣,把左腿向前並步,兩腿伸直,身體向前彎曲,腹部靠近大腿,掌心貼地板。

(11)吸氣,後彎:深深地吸氣,手臂向上、向後伸展,背部挺直、腿伸直,身體向前彎曲。

(12)呼氣,還原到預備姿勢。然後開始下一組,連續做6組。

2)注意事項

(1)太陽致敬式的動作,是左右對稱的,一般先從右側開始,右腿向後撤,回收時也是先做右腿,然後再做左側。每次做偶數次的練習,如4,6,8,10等。

(2)初學時先做分解動作,熟練之後再做動作與呼吸的完整配合。

第三節 有益於血液循環係統的飲食調理

痛經、手腳冰冷等循環障礙是女性常見的循環係統問題。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是應當注意的潛在危險因素。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髒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泛指由於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髒、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即使應用目前最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高,並發症多”的特點,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已經超過2億人。而且中青年人群中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事件時有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與飲食習慣和體育鍛煉關係密切,健康飲食,規律鍛煉,對於預防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效果顯著。研究表明每天適度運動20分鍾,可使患心髒病的概率減少30%。

從飲食養生的角度看,養護心腦血管係統,飲食宜清淡而有足夠的營養,少吃肥甘厚味,如動物內髒、蛋黃、動物油等,應吃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等,可多食蛋清、豆製品、堅果等以補充營養。

堅果有助於調節血壓、改善代謝,降低冠心病等缺血性心髒病的危險。蘆筍所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質量優於普通蔬菜,經常食用能預防心髒病、高血壓、心動加速等。裸燕麥能預防和治療由高血脂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葡萄幹含大量葡萄糖,對心肌有營養作用,有助於冠心病患者的康複。綠色的花椰菜是很好的血管清理劑,能夠阻止膽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結成塊,減少心髒病與中風的危險。

一、痛經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伴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之所以會出現痛經,與發育不全的關係最大,但是與心理因素也有一定關係。所以,適當的學會對待痛經這個生理現象是有必要的。

1.導致痛經的原因

(1)內分泌紊亂。如果女性內分泌紊亂會使機體出現不適變化,會引發不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功血等。而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使痛經的概率增加。

激素可以促使子宮的肌肉和血管收縮,幫助經血排出。但是某種情況下,如上述的內分泌失調會導致激素分泌過剩,分泌量過多,使子宮肌纖維發生強烈的痙攣性收縮,從而引起疼痛,造成痛經,而激素分泌過剩之所以經常發生在少女身上,可能是因為她們還處在青春期的緣故。

(2)子宮內膜整塊脫落、子宮頸口狹窄:如果在行經時,子宮內膜不是碎片而是整塊脫落,排出困難;或子宮頸口較狹窄,子宮過度屈曲,使經血不能順利流出,均可造成子宮收縮,或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引起疼痛。

(3)精神因素:有些女性因缺乏生理知識,行經時精神過度緊張、情緒波動很大,或身體虛弱缺少鍛煉,對疼痛頗為敏感,且耐受力差,所以對疼痛的感覺比一般人敏銳,即使輕微的不適,也會覺得疼痛,而且精神越緊張,越感到疼痛。

2.預防痛經的飲食原則

(1)月經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