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有各自的優勢和魅力
有人曾對工作、學習拔尖的人才進行容貌調查,發現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容貌平平,並非美女。她們在學校裏用功學習,專心致誌,守本分;在工作中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很少漂浮油滑。這就是心理學家講的“彌補效應”。所謂醜女,心中往往暗暗較勁兒:“容貌不如別人,學習和工作要超出別人。”正如盲人們的聽覺分外靈敏,跛足人的手特別靈巧一樣。
還有人對少年犯和工讀學校女生進行調查,有犯罪傾向者大多是被人認為是容貌姣好的人。這當然不是說長得漂亮的女孩都要走下坡路,隻是證明“醜女”沒有美的壓力,不會“因美忘形”。一些靚女最容易受到不適宜的讚揚甚至吹捧,助長了其以“靚”為資本,產生畸形的自滿和優勢心理,這時容易被壞思想、壞行為所侵襲。醜女則無這些憂慮。另外,醜女很少傲慢,人際關係也比較好,這也是一種優勢。
醜也能獲得魅力。魅力並非是靚女的專利。有句格言說得好:“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文學巨匠托爾斯泰更有一句名言:“一個人並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一個刻苦用功、埋頭做學問有所成就的人,一個心地善良、謙虛謹慎的人,都會產生無窮的魅力。我們不否定貌美的優勢,但容貌美隻是暫時的,隻有心靈和知識才華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的容貌不等於有魅力,而有魅力的人才有真正的美。
3.審美因時代而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如今,我們有許多女孩子信奉骨感美,嚴格控製飲食,有些女孩子已經很瘦了,但還是不停地吵著肥胖,要把減肥堅持到底。其實,以今天的認識,有些情況下是美,但要是放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代,這可能就是醜了。
(1)以肥為美。古代的楊貴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古代就有以肥為美,形容“雍容華貴”“福態”“心寬體胖”“發福”“小胖孩”等。以肥為美,首推唐朝。那個時代的很多作品,都是臃腫肥胖型的,像唐朝的仕女圖,都是標準的多個下巴;男人的官服,寬大而又氣派。這種情況,到現在肯定是不美的表現。然而那個時代,為什麼不覺得醜呢?有人認為與帝王愛胖有關係。唐明皇喜歡楊貴妃,皇宮內三千粉黛佳人,就楊貴妃得寵,不僅是因為美貌,實際上與老年遇知音效應關係更為密切。也有以瘦為美的,比如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和林黛玉。當然,我們不能用帝王的思想和眼光去判斷那個時代。
但現實是,如今以瘦為美成了社會的共同需求。《環球時報》何申權在《解開以瘦為美的魔咒》一文中就說道,雖然在大多數時候,媒體和輿論並沒有明說以瘦為美,但風行的芭比娃娃、世界選美小姐、好萊塢電影明星,處處暗示著社會對人的身材、容貌的期望和評價。無論是電視屏幕還是電影銀幕,瘦明星的數量更多,而且風頭更大;在時裝店裏,漂亮的衣服仿佛總是為瘦女人量身定做;在T形台上,吸引眾人目光、光彩閃耀的模特更是瘦得驚人;再加上減肥產品廠家強大的廣告宣傳,一切都似乎在編織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愛美的女人網在其中。你要是稍微胖一點,就會有被擠壓感、被排斥感,會被人嘲笑。而自己消極地接受又會進一步強化社會上這種以瘦為美的觀念。就這樣,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地落入瘦即美、胖即醜的思維窠臼。這也算是對以瘦為美時代的恰當描述。
不過,在今天價值多元化的社會裏,對於肥胖和消瘦來講,已經有了更多的評價標準了。所以,對於肥胖者來說,不能用一種標準或者審美要求約束自己,而要尋找歸屬於自己的美麗標準和生活態度。
時下,特別流行的千金組合就是一個例子。2006年7月2日,南京“千金組合”在舞台上跳起了激情熱辣的舞蹈。成員:肖楊(隊長),徐州人,27歲,160厘米,160公斤;沈婧,南京人,23歲,160厘米,100公斤;楊燁,常州人,22歲,162厘米,110公斤;張雯,天津人,24歲,165厘米,105公斤。由肖楊領頭,在南京、北京、長沙等地成立胖友俱樂部,舉辦胖美人選拔大賽。並於2006年成立國內第一個胖美人組合“千金組合”。之所以叫“千金”,是因為她們的體重總和達到了1000斤。
“千金組合”是國內第一也是唯一的胖美人組合,成立後立刻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迅速走紅,先後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家庭》、《星光大道》,湖南衛視《誰是英雄》、《快樂大本營》,陽光衛視《天下女人》,江蘇衛視《激情60秒》、《女人百分百》,河南衛視《溝通無限》,北京台、山西台以及山東台等著名電視節目。
胖給她們的穿衣、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她們因胖而遭受異樣的眼光,也曾因胖而備感自卑。但是,她們胖而樂觀,她們胖而美麗。一首《胖就胖吧》更是唱出了四個胖女孩的心聲,反映了胖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灑脫,投射出了她們也可以創造出自信和美麗,贏得人們的尊重。
(2)對肥胖的認識要恢複理性
對於人體之美,肥胖確實是一個攔路虎。實踐也在證明,肥胖也是人生愛情、婚姻、事業的重要負麵影響因素。盡管社會對此已經有了很大的包容,但現實是這種包容還是很脆弱的。因此,對於肥胖的認識,我們應該更多的回歸到理性上來。一是要充分認識肥胖及肥胖病給個人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不能諱疾忌醫,要用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這一社會流行性疾病,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控製。二是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要健康,要快樂,要幸福。無論胖瘦,健康都是第一要求,社會應該努力的製造這樣的氛圍,減少對肥胖人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