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洋人下毒的魔咒(1 / 3)

在義和團運動之後,中國所有有民眾參與的政治運動,從抵製美貨、收回路礦權,到保路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組織者都很自覺地把自己跟義和團劃道線,對外強調自己不是鬧義和團,不是拳匪,即使有反抗列強的內容,也是文明排外。這條線,就是“文明”。義和團運動之後,“文明”,成了中國知識界的一道不可逾越的禁忌。五四運動,當然更是這樣,運動的參加者,無論學生還是商人市民,都非常自覺地把自己的行為,放在“文明”的藩籬之內,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爭取給外國人留下好的印象,即使動武,也有意克製在自己人的範圍之內,對深惡痛絕的日本人,也有意不去招惹。

但是,五四運動從本質上講,是一場民族主義運動,其發生的背景,跟義和團一樣,有著民族危機的因素,至少是參加者意中的危機。對於義和團運動來說,山東直隸一帶的民教衝突,以及由德國蠻橫占據青島和強修膠濟鐵路,的確對這場運動的下層參與者,有直接的刺激。而毀掉了維新變法的朝廷上層,不僅要麵對自甲午以來的邊疆危機,而且還要麵對列強因停止變法的不滿和壓力。上層的壓力,跟下層的感覺,其實有共同之處。同樣,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在學生和關心時局的部分市民看來,也是一種國家危亡的前兆,而這種認識,在部分社會上層人士,包括部分軍閥和政府內部親英美派人士也有程度不同的共鳴。

因此,五四運動雖然看起來很文明,不僅不直接對所要反抗的日本人采取行動,最有力的武器,無非是抵製日貨,甚至連日貨這個名稱也隱晦起來,改為“仇貨”,或者“某貨”,同時在推行運動之時,力求征得西方列強的同情,以自己所謂的文明行為爭取同情,盡量不開罪西方人。甚至在上海的英美公共租界的巡警鎮壓遊行,開槍打死打傷多名遊行民眾時,也沒有因此而掀起一場針對英美的抗議運動,反而自動在租界偃旗息鼓。但是,一個自反洋教騷動到義和團運動以來的魔咒,在號稱文明理性的五四運動中,還是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洋人下毒的謠傳。

在人類曆史上,外人[不一定是外國人,外地人也一樣]下毒,一向是跟排外風潮相伴而生的一種謠傳,每當一個地區發生瘟疫或者其它災難的時候,排外總是一個地區居民緩解焦慮的一種選擇,而外來人下毒[導致瘟疫],則是排外行為的最好解釋,它提供了人們瘋狂排外暴行的合法性依據。在歐美曆史上,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被懷疑下毒的人,依次為猶太人、吉卜賽人和中國人,或者其它東方民族的人,越是跟自己文化差異比較大的外來人,被懷疑下毒的可能性就越大。反過來,在中國近代的排外風潮中,西方人則成了當然的“下毒者”,在太平天國覆滅到義和團運動興起的這30多年裏,在眾多的打教[針對基督教的教案衝突]風波中,洋人下毒,成了一個永恒的主題,隻要有瘟疫發生,謠言就會自動生出來。1892年,在廣東揭陽流傳的一份打教揭帖,專說洋人下毒,說是洋人會在“餅餜糕糖”裏下毒,然後給孩子吃,會在東西裏下毒,送給人拿了就中毒,會在錢上下毒,會在筆裏下毒。385後來發展到有瘟疫發生,大家懷疑洋人下毒,沒有瘟疫,大家也認為洋人會下毒。總之,隻要存在衝突和緊張,洋人下毒,是人們談虎色變的一個永恒話題。義和團運動中,並沒有伴隨大規模的瘟疫疾病,但在許多義和團的揭帖中,都附有所謂的解毒藥方,說是中了洋人下的毒之後,按方抓藥,可以無事,比較典型的有“烏梅七個,杜仲五錢,毛草五錢”,或者“吉豆一碗,烏梅七個,大王麥七個,花生十個,白菜疙瘩七個,紅糖一兩”。386有意思的是,前一個所謂解毒藥方,在2005年的非典危機中,也出現並流行過。

五四期間洋人下毒的謠傳,由於普遍的仇日情緒,理所當然單一地集中在日本人頭上。從目前的史料看,恰是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這樣的謠傳最多。據英美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的報告,自上海開展聲援北京學生的三罷運動以來,有關日本人下毒的謠言就滿天飛。盡管工部局警務處經過仔細的調查,發現所有的下毒事件都子虛烏有,但謠言卻沒有止息的意思。一些中文報紙,也“每天不斷地刊登一些假想中的防毒案件,致使中國居民信以為真”。後來,工部局警務處采取了強製措施,迫使中文報紙撤掉這些報道,並不斷發布工部局的辟謠公告,租界內的謠傳才在逐漸平息。387但事實上,謠言完全的平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使租界內沒人敢傳謠了,但華界還在傳。華界政府也出告示辟謠,強調這種謠言,“全係奸人捏造”,“捕風捉影,全屬無稽”。388但一點作用都沒有。後來,連上海的周邊地區,都在傳,害得不明裏就的人,神經過敏,平白生出很多事來。事實上,隻有在運動本身平息了,謠言才會逐漸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