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有損臀部美疾病的防治(1 / 2)

(一)臀部慢性潰瘍的修複

臀部慢性潰瘍,亦稱褥瘡,多因臀部皮膚受損,傷口繼發感染,經久不愈而成為慢性潰瘍。亦可發生在長期臥床自己不能移動的病人身上。因臀部長期受壓,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引起局部皮膚壞死和潰爛。

臀部慢性潰瘍,淺者經換藥可自愈,深者很難愈合。如傷口反複感染,皮下組織壞死,傷口不斷向周圍擴大,經換藥,有時創麵雖漸縮小,但因外口小,分泌物引流不暢,潰瘍會不斷向深部組織擴大,甚至可達坐骨結節,並發骨髓炎。

修複臀部慢性潰瘍較為困難,鑒於截癱引起的臀部潰瘍難度更高。因潰瘍較深、較廣,將潰瘍完全切除後,留存的缺損創麵亦較深較大,不能用遊離植皮解決,隻能用臀大肌皮瓣轉移來修複缺損。如用一個肌皮瓣不夠,則須用2個肌皮瓣修複,效果不錯。

臀部慢性潰瘍修複愈合後,仍須經常翻身,改變體位,保持皮膚清潔,進行局部按摩,以防皮膚受壓,潰瘍複發。

(二)臀部肌注後硬結的防治

藥物臀部肌肉注射後,往往出現硬結,偶然還會發生癱瘓現象,不但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而且會影響治療效果,作為病人及其家屬,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發生硬結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有些是因為病人接受注射時,精神過度緊張,肌肉不能放鬆而造成;還有一些則是由於注射方法不當,藥物吸收不良所致。例如,有的病人在注射時精神過於緊張,肌肉呈收縮狀態,或身體比較肥胖,致使針頭刺人深度不夠,而將藥液注入脂肪層內,該處血管較少,不易被組織吸收,以致在注射部位產生硬結現象。又如氯喹、土黴素、利眠寧和可的鬆、地高辛、苯妥英鈉等,在注射部位極易析出藥物結晶,難以吸收,形成腫塊,某些藥物本身溶解度就很小,像普魯卡因青黴素油劑等,肌肉注射處常因吸收緩慢而形成硬結。還有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青黴素鉀鹽、氯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林可黴素和氨茶堿、硫酸阿托品、丙酸睾酮等,注射後,均易出現腫塊現象,甚至逐漸纖維化,變成硬結,很難消除。

醫務人員在給病人注射時,要耐心告訴病人精神不要緊張,讓肌肉充分放鬆,使針頭順利達到肌肉層,其深度視病人的年齡與性別而定,通常女性臀部皮下脂肪比男性豐富,中年又較青年厚實。兒童肌肉注射時,一般刺入深度:2歲以內為1~1.5厘米;3~5歲為1.5~2厘米;6歲以上為2~2.5厘米。對溶解度較小的藥物,使用前要充分振搖,使之完全溶解,便於吸收。對於難以吸收的藥物,應增加注射的深度,也可采用分層注射法,即一邊推藥,一邊退針,使藥液分布麵廣,加快吸收速度。肥胖病人注射吸收慢,若需要長期肉注射,應有計劃地交替注射部位,防止藥液過於集中一處,形成硬結。並告訴病人在肌注後最好用熱毛巾在注射部位進行5~10分鍾熱敷,以加速組織對藥液的吸收。注射後若已形成硬結,怎麼辦呢?可用50%的硫酸鎂溶液作濕熱敷處理。具體方法是,取硫酸鎂50克放在容器內,加入熱水100毫升,攪拌溶解,用紗布塊浸濕後,稍擰幹,以不滴水為度,敷在硬結處,上麵再放一隻熱水袋,每次敷15~20分鍾(每5分鍾浸泡藥布一次),2~3/日。其目的在於使肌肉鬆弛,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便於藥液吸收。這樣,硬結就會逐漸變軟、變薄,直到縮小和消失。在農村,可因地製宜采用艾葉30克,加水400毫升煎煮,煮沸3~5分鍾更換紗布一次,每次熱敷30分鍾,每日2次。這些方法都具有消炎、消腫、止痛等功效,而且簡便易行,沒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