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易筋神功(1 / 2)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清.周述官《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圖說》

一夜無話,第二天,天剛蒙蒙亮,範立便醒了。他醒來後的第一反應便是伸手去摸口袋裏的藥方,確認沒有丟之後,方才鬆了口氣,伸伸懶腰,慢慢從床上爬起來。範立看看四周,沒有發現老師身影,於是穿上鞋下了床。他走到門口,發現老師正在屋外鍛煉身體。

範立站在門口觀察老者的動作,起初倒不覺得什麼,老頭早起晨練範立見得多了,什麼打拳的、踢腿的、慢跑的、下腰的,無非活動活動筋骨而已。但是他看了一會兒,卻發現老者動作非常奇特,和一般的晨練動作似乎大有不同。隻見老者一會兒雙臂上舉,頭身端正,一動不動,猶如一尊金剛;一會兒屈胯彎腰,兩手握足,抬頭翻目,猶如一彎殘月;一會兒左右開弓,俯身跨步,怒目直視,猶如一隻猛虎;一會兒雙臂纏繞,身體扭轉,仰頭望天,猶如一勁古藤。

範立平時在學校也和武術老師學過太極拳、八段錦之類的養生功法,雖然平時沒有堅持鍛煉,談不上習得功夫,但是有同學聚會,尤其是在小師妹麵前也喜歡露兩手,常常博得大家喝彩。說來範立對功夫也是略通一二,武俠小說讀了不少,通過網遊鍛煉還練得一身翻牆輕功,卻從來也沒有見過如此武術動作。他隻是覺得老師舉手投足之間,似乎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帶動周圍的霧氣繚繞盤旋。雖然動作緩慢,甚至絕大部分時間隻是靜止狀態,但仍然給人凝重而厚實的感覺,仿佛隻要他的手腳沾到自己一點點身體,自己便會被彈飛出去一般。又像是站在高山腳下,抬頭望去,巍峨的山峰隱隱帶給人一種震撼。範立一時間竟然看得入了神,忘記了時間。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老者練功結束,轉過身對範立招呼道:“小範,一早在愣什麼神呢?”

範立被老者驚醒,不好意思的說道:“老師,我在看您練功。您練得真好!”

老者微微一笑道:“真的?那你說我練得好在哪裏?”

範立也不謙虛,說道:“老師,我以前因為身體太差,老是生病,所以想強身健體,也學過一些功夫。記得學練太極拳的時候,指導老師說過,太極拳講究融太極陰陽之理念,用意念統領全身,通過入靜放鬆、以意導氣、以氣催形,達到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狀態。從醫學角度看,這種拳術著勢的形體運動與吐故納新相結合,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是一種很好的健身功法。我看您剛才的鍛煉功法,和太極拳有很大的相似性。雖然動作少,幅度卻大;看上去形體靜止,內在氣機卻活。這與太極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的精髓極其吻合。”

老者捋了捋胡須,非常滿意的點點頭道:“想不到你這小子還有些眼光,悟性不錯。我這套功法屬於中醫導引術的一種,平時晨起練習,活動活動筋骨很不錯。”

範立笑道:“老師,您是不是怕我學啊,我看您這功法不止是活動筋骨這麼簡單的吧?”

老者心裏暗暗讚同範立的眼光,不露聲色的說道:“當然,這功如果練得好,增加一些力氣也是可以的。”

範立好奇道:“可以增加多少力氣?”

老者伸出一根手指,範立吃驚道:“長一百斤力氣啊!不得了!”老者搖搖頭,訕訕地回道:“你這麼看不起老師嗎?才一百斤?此乃禪宗初祖達摩傳下的易筋神功,如果練得好,可以增長一千斤的力氣。”

“一千斤!”範立差點沒嚇趴下,心想這老頭成心逗我來著,以為我沒有重量的概念啊?一千斤就是五百公斤,人哪能扛得起這麼重的東西?我看過奧運會舉重比賽,冠軍也就舉個兩百來公斤,五百公斤哪是人能舉得起來的?想到這裏,範立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

老者自然看出來範立不信,他也不說話,徑自走向院子裏一個廢棄的石頭磨盤前,拍拍磨盤,問範立道:“你看這個磨盤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