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刺灸篇(一)(2 / 3)

針刺關鍵在於得氣。患者有酸麻重脹或疼、涼熱、蟻行、觸電等感覺,皆為針刺感應。醫者手下則有沉、澀.重,緊之患。隻有在得氣基礎上,方可行補。得氣與否之於治病.如日明月晦之分明。

古人雲: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雲,明乎若見蒼天竇氏雲:氣之至也,如魚呑鉤餌。

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針刺之最高境界乃在於治神,“圯刺之真,必先治神”。是指對患者精神狀態和機體變化的把極。

守神之法當專心致誌,聚精會神,體會針下感覺、現察病人反應即“神在秋毫,屬意病者”之意。亦即“粗守形,上守神”。

催氣行氣六法歌。

針刺之效氣為期,催氣行氣最相宜,針感全無可催氣,行氣至後可祛疾。循法施術經脈依,激發經氣催氣疾,沿經上下輕循按。

針刺療效是以得氣為首要。故有催氣行氣之法,以使行或氣至。在針刺沒有得氣時,可用六法以催氣。針刎得氣後,亦可用之以行氣摘法是以經絡循行為依據。

可激發經氣、推動經氣,催使得氣。其法是以手指沿經脈方向,在刺穴上下循按。

前後左右氣血聚。彈法施術留針中,手指輕彈針振動,彈而努之是此法,催氣行氣在意中。刮法施術氣未至,爪甲刮動拇示指,激發經氣傳而散,抓而下之即是之。搖法持針輕搖動,搖以行氣是為用,直立而搖強感應,倒臥搖之使氣通。飛法施術似鳥翔,三搓三撚鳥飛狀,飛鳥展翅似手顫,催氣行氣針感強。霖顫法在進針後,提插撚轉可施就,輕微快速顫針柄,增強針感催氣優。

以使氣血往來,上下均勻,氣至沉緊。

彈法是應用在留針過程中以手指輕彈針尾,使針體顫動即“彈而努之”之意可使氣速行,有催氣行氣的作用刮法是在經氣未至時。

以指指甲上下利動針柄。可激發經氣,或加任針感以使之傳導、擴散。即“抓而下之”之意搖法是手持針柄輕輕搖動。而行經紀,即“搖以行氣”之意。

其法有二,直立而搖針身,可加強感應。

倒臥針身而搖,可使經氣向一定方向傳導。飛法是指以扭、示兩指撚搓針柄數次。

再張開兩指,狀如小鳥飛翔之狀即“手顫之狀”似鳥之翅彷可催氣、行氣,使針感增強震顫法是在針入一定深度後。采用提佑、撚轉手法。小幅度、快頻率的震顫,使針身輕微顫動。可使針下得氣,增擇針感。

迎隨補瀉依針向,順其經脈使氣強,隨而濟之謂之補,逆經迎奪瀉無恙。徐疾補瀉進出針,慢進快出補為真,快進慢出可瀉之,虛證先淺慢入深,快退針尖至皮下,導陽入裏淺至深,實證快入至裏深。引邪出外宜細審。

提插補瀉功最真,重插輕提淺入深,按納為補提引瀉,重提輕插瀉法神。撚轉補瀉四要素,時間速度力角度,力輕角小轉針緩,短時操作補法屬。

迎隨樸瀉是以鈄尖朝向定補瀉的方法。針尖順其經脈流注方向,隨而濟之是為補。針尖逆其經脈流注方向,迎而奪之是為瀉。

故迎隨之法煩“知營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者,隨其逆順而取之”徐疾補瀉是以進針、出針及行針的快慢定補瀉的方法慢進針、快出針為樸,即“徐而疾則實者,言徐內而族出也”。

快進針、慢出針為瀉,即“疾而徐則虛者,言疾內而徐出也”針虛證施補法時,先在淺部候氣,得氣再將針推內至深部。退針時快提至皮下。

為引導陽氣由淺入深、由表入裏之推內補法。針實證施瀉法時,與之相反,快進針入深部候氣。氣至後引氣往外,緩慢出針,使邪氣由深出淺、由裏達表之插提瀉法。

提插補瀉法臨床最為常用。重插輕提、由泄而深、插多提少,以下插為主者為補即“得氣,因推而內之,是為補;動而伸之,是為瀉”。

瀉法為重提輕插,由深而淺,提多插少,以上提為主。撚轉補瀉可由四個要素決定補瀉。轉針角度大小、用力輕重、速度快慢、時間長短。用力輕、角度小、速度慢、操作時間短為樸。

瀉法力重大角度,頻率快速操作久,更有古法補瀉書,拇指向前為溫補,拇指後轉實瀉之,左補右瀉要記熟。呼吸補瀉氣出入,吸進呼出瀉為主。針氣出入一致瀉。

呼出吸進謂之補。開闔補瀉針孔憑,補法出針急閉孔,搖大其孔瀉之功,氣之出否開合行。九六補瀉頻次行,九為老陽補之性,少陰為六有瀉功,九補六瀉要記清。平補平瀉最常用。

不補不瀉無側重。用力重、角度大以及頻羋快、操作時間長則為瀉。古代記栽撚轉樸瀉之法,是以拇指轉動為主。梅指向前、次指向後為補栂指向後、次指向前為瀉。意指針左轉為補、右轉為瀉。

呼吸樸瀉是以患者呼吸定補瀉之法,其補瀉是以氣之出入為依據。吸氣進針、轉針,呼氣退針、出針為瀉。針氣出入一致者為瀉,相逆者為補。氣入針入、氣出針出為瀉,氣入針出、氣出針入為補。

補法則是患者呼氣進針、轉針,吸氣退針、出針開閨補瀉是以出針後針孔之開閨定補瀉。以針孔開閉影響氣之出否定補瀉,出針後速按針孔為補出針時搖大針孔、不按針孔者為瀉。即“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九六補瀉非獨立之手法,是以操作次數之多寡定補瀉九為老陽之數,陽為補,故凡刺之為九者皆有陽補之性六為少陰之數,陰為瀉,故操作六次者則有陰瀉之功九六之數當與提插、撚轉等主要補瀉手法結合使用。

平補平瀉法臨床最為常用,其意是不訃不瀉,隻在於調氣。與《神應經》之平補平瀉意為先瀉後樸、《大成》之平補平瀉意為小補小瀉操作與目的背不同。

均勻提插與撚轉,用於虛實不明證。內經又有導氣法,徐入徐出說分明,氣機逆亂導其氣,此為導氣真正功。

其法是緩慢均勺地提插、撚轉主要用於虛實不明、虛實夾雜證。《內經》有導氣法,與此法相類。即“徐入徐出,謂之導氣”,緩慢將針下按、上提。

可引導其氣,治氣機逆亂之證。虛實皆可用之,虛者可導引其正氣,實者能外泄其邪弋。

治病八法歌。

金針治病有八法。指下玄微最繁華。燒山火法為熱補,頑麻冷痹虛寒無,先淺後深用九數,三進一退為一度,緊按慢提或撚轉,熱至針畢把孔捂。透天涼法為涼瀉,肌熱骨蒸熱邪絕,先深後淺數六陰,緊提慢按功卓越,三退一進地人天,涼至熱除不捫穴。

《金針賦》栽有針刺八法,後世又稱複式補瀉手法。此八法操作繁複,“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示應,反複再施”,直至針感。

燒山火為熱補之法,即“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可治頑麻冷痹等虛寒之證,亦可與其他訃瀉法同施先將針感帶分為天、人、地三部,每次施術以九為數先淺後深,每部各緊按慢提九次,或行楊指向前之德轉九次由天至地各行九敫,再提至天部,此為一度。

行針多度,可使溫熱感至針所,出針急按針孔。透天涼為涼瀉之法,即“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治骨蒸肌熱等實、熱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