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發病比較急,經常在角膜外傷之後24~48小時發病,表現為患眼疼痛、視力障礙、畏光、流淚、眼瞼痙攣等,而且伴有較多的膿性分泌物。眼瞼水腫、球結膜水腫、睫狀或混合充血,病變早期角膜上出現一個界線清楚的上皮潰瘍,潰瘍下有邊界模糊、致密的灰黃色浸潤灶,周圍組織水腫。浸潤灶迅速的擴大,形成潰瘍。如果是革蘭陽性球菌感染者,經常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局灶性膿腫病灶,伴隨邊界明顯的灰白色基質浸潤,及小範圍的周邊上皮水腫。肺炎球菌引起的角膜炎,表現為橢圓形,帶有匐行性邊緣的中央基質較深的潰瘍,後彈性膜可以有放射狀的皺褶,常伴有前房積膿和角膜後纖維蛋白的沉著。革蘭陰性細菌所致的角膜炎,典型地表現為快速發展的角膜液化性壞死。如是綠膿杆菌所致的角膜潰瘍,多發生於角膜異物剔除術之後或戴接觸鏡引起的感染。傷後數小時或1~2小時之內發病。此病的特點是症狀比較嚴重、而且是發展迅猛。患者有劇烈的眼痛、畏光流淚、眼瞼紅腫、球結膜混合性充血、水腫。由於綠膿杆菌產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出現迅速擴展的浸潤及黏液性壞死,前房積膿嚴重。如果不及時的控製,數天之內可以導致全角膜壞死穿破、眼球內容物脫出或全眼球炎。
(二)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角膜病變,致盲率比較高。常見的致病真菌有鐮刀菌屬、念球菌屬、曲黴菌屬、青黴菌屬和酵母菌等。多發生於溫熱潮濕氣候環境,尤其在我國的南方以收割季節比較多見。常發生於植物性角膜外傷之後,如樹枝或農作物擦傷;也可發生在其他的角膜上皮缺損以後,如角膜接觸鏡的擦傷或角膜手術後;一些菌種的發病與機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如全身或眼局部長期大量的使用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製劑等。中醫眼科稱之為“凝脂翳”。
【臨床表現】
一般起病相對緩慢,早期可以僅有異物感,爾後逐漸出現眼部疼痛、畏光、流淚等刺激症狀。與細菌性角膜炎相比較,刺激症狀常比較輕,病程較長。角膜病灶呈灰白色,欠光澤,外觀幹燥而粗糖,表麵微隆起,潰瘍周圍因膠原溶解而出現淺溝,或因真菌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環,有時可見“偽足”或“衛星灶”,其表麵的壞死組織可以刮除。角膜後可以出現斑塊狀沉著物,而且伴有黏稠的前房積膿。真菌也可以進人前房,導致真菌性眼內炎。
【診斷要點】
可以根據角膜被植物損傷之後的感染史,結合角膜病灶的特征,作出初步的診斷。確診需要實驗室檢查。角膜刮片染色,是早期診斷真菌常用的方法。還可以使用10%~20%氫氧化鉀濕片法、染色和六胺銀染色。真菌的培養可以使用血瓊脂培養基、巧克力培養基和培養基等。每翌角膜刮片及角膜培養均為陰性,而臨床又高度懷疑為真菌性角膜炎之時,可以考慮作用角膜組織活檢確診。共焦顯微鏡檢查角膜感染灶,可以直接發現真菌病原體(菌體或菌絲)。
(三)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稱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簡稱單皰角膜炎,是一種嚴重的致盲眼病,其發病率和致盲率均占角膜病的酋位。中陝眼科稱之為“聚星障症”和“花翳白陷症”或“風輪下陷翳疝”病原學:是一種經常感染人的病毐,分為大多數眼部皰疹感染由引起;感染部位主要是生殖器,偶爾也會引起眼部的感染發病機製:人的原發性I型感染,經常發生於幼兒,在三叉神經支配的體係(頭、麵部皮膚和黏膜)發生單純皰疹病島感染。從感染的匕皮組織到達受感染組織的感覺神經末梢,沿著神經軸突進入感覺神經節的細胞體內,98%的染色體隨之進人神經元的細胞核,以潛伏的狀態保存下來。每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受到刺激之時,潛伏在神經節內的病毒可以活化,沿神經軸突逆行到感覺神經的末梢,從而引起複發性的感染。
【臨床表現】
原發感染:從原發感染常見於幼兒,有全身發熱和耳前淋巴結腫大和疼痛,唇部和皮膚的單皰感染。眼部受累表現為急性濾泡性結膜炎、股性結膜炎、眼瞼皮膚皰疹,大約2/3的患者出現點狀或樹枝狀角膜炎,10%的患者發生角膜基質炎和葡萄膜炎。
複發感染:包括樹枝狀和地圖狀角膜炎、非壞死性和壞死性角膜基質炎等。感染的病毒株及機體的遺傳體質,與疾病類型及複發的嚴重程度有密切的關係。
(1)樹枝狀和地圖狀角膜炎:樹枝狀角膜炎患者有輕度的異物感、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症狀,或沒有症狀。以點狀角膜炎起病,逐漸發展成樹枝狀,常位於角膜中央,有睫狀充血,局部或彌漫性角膜感覺減退。若病情進展,可沿樹枝狀病灶呈離心性向周邊部及基質淺層擴展,形成地圖狀潰瘍。
(2)角膜基質炎:盤狀角膜炎是角膜基質炎的典型類型。表現為角膜中央區基質呈盤狀水腫,一般不伴有炎性細胞浸潤,角膜上皮完整。嚴重者可以出現角膜上皮微囊樣水腫,甚至大泡。可有角膜後壁的狀。
【針刺取穴】
主穴:太陽、承泣、風池、攢竹。
配穴:睛明、合穀。
手法:睛明直刺1寸。承泣直刺1寸,風池向鼻尖斜刺1.2寸。合穀、太陽直刺1寸。攢竹平刺1寸。
方義:睛明為手足太陽經、足陽明經、陽轎脈、陰驕脈五脈之會穴,攢竹為足太陽經之穴,承泣為足陽明經之穴,太陽為經外奇穴,以上五穴均位於眼的周圍,可以調節眼部的氣血,疏通局部的經絡,具有祛風、清熱、通絡、定痛的作用。合穀為手陽明經之穴,取之以清熱祛風,各穴共奏疏風清熱之功。
【常用成藥】
首先點阿托品眼藥水:每次1滴,每日3次。
皰疹淨眼藥水:每次1滴,每日8次。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常用成藥:板藍根衝劑:每次1~2袋,每日3次。
清熱解毒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抗病毒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明目片: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龍膽瀉肝丸:每次6~98,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真菌性角膜炎常用成藥:雙黃連口服液:每次10,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清開靈口服液:每次10,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現代進展】
李誌英主編.中西醫結合眼科急診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165.針刺療法:可選睛明、四白、絲竹空、攢竹、合穀、足三裏、光明、肝俞等穴每次取局部1~2穴,遠端1~2穴,每日1次,視病情酌情使用補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