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各論(五)(1 / 3)

(六)春季角結膜炎

春季角結膜炎又稱為春季卡他性結膜炎,是一種季節性、反複發作的免疫性結膜炎。多在春夏天暖季節時發作。多見於20歲以下青春前期的兒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見,經常侵犯雙眼。中醫眼科稱之為“時複症”。

【臨床表現】

患者的眼部症狀有:奇癢、畏光、流淚和異物感等症狀輕微,角膜受累時稍加重。全身體征有:按病變部位可分為瞼結膜型、角膜緣型和混合型,可以同時存在有圓錐角膜。

1.瞼結膜塑病變主要在上瞼結膜。開始時整個結膜充血,並且伴衧少許黏膠樣分泌物。以後瞼結膜出現大小不等、扁平的粗大乳頭,像鋪路石樣的排列。反複發作以後,結膜乳頭可以完全消退,不遺留瘢痕,除非以前進行過冷凍、放射、手術或其他有創傷性的治療。

2.角膜緣型亞洲人和黑人比較多見。初起時表現為角膜緣呈黃褐色或汙紅色膠樣增厚,以上方角膜緣比較明顯。

混合型瞼結膜和角膜緣同時出現上述的病變。各型患者都可以發生角膜受累,表現為彌漫無邊際性上皮型角膜炎。偶見上方局限的或中央的橢圓形淺表角膜潰瘍,愈後遺留輕微的角膜瘢痕。部分患者急性期可以在角膜緣見到白色的結節,由變性的嗜酸性粒細胞和上皮細胞組成可以出現角膜,方微小血管翳,極少見全周角膜血管化。

【診斷要點】

根據:①男性青年好發,季節'性反複發作,奇癢;②上瞼結膜乳頭增生呈扁平的鋪路石樣,或角膜緣部膠樣結節;③結膜分泌物中較多嗜酸性粒細胞和散在嗜酸性粒細胞結節等,可以診斷本病。

(七)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是指由於接觸藥物或其他抗原而引起過敏的結膜炎。有速發型和遲發型兩種。中醫眼科稱之為“時複症”。病因:引起速發沏的致敏原莉花粉、角膜接觸鏡及其清洗液等;藥物一般引起遲發型,如阿托品、新黴素、廣譜抗生素及縮瞳劑等。

【臨床表現】

速發型發病急劇,眼瞼皮膚紅腫,並有小丘疹、滲出液及瞼緣炎等。可伴有輕度的浸潤性結膜炎,表現為瞼球結膜充血、瞼結膜乳頭增生、濾泡形成和黏液性分泌物等。

【診斷要點】

有藥物或其他過敏原接觸史,結膜囊分泌物塗片可見變性的上皮細胞和少量多核細胞和單核細胞,離開過敏原後,症狀迅速消退。

(八)泡性角結膜炎

泡性角結膜炎是以結角膜泡性結節形成為特征的結膜炎。中醫眼科稱之為“風輪赤豆”。病因:是一種遲發型免疫反應,可能是對微生物蛋白質發生過敏所致。最常見的微生物是結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他尚有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球孢子菌屬。血清型沙眼衣原體等。

【臨床表現】

多見於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的兒童。起病時有異物感、流淚等刺激症狀。如角膜緣發生泡性病灶,可有嚴重的畏光、流淚和眼痙攣。球結膜出現微隆起的實性皰疹,灰紅色,直徑1~4目,周圍充血。頂端易潰爛形成潰瘍。位於角膜緣者,皰疹常較小,呈灰白色圓形浸潤,周圍球結膜局限性充血。潰瘍並有血管侵人,形如彗星,愈合後留下角膜薄翳。反複發作者,皰疼可向中央進犯,新生血管也隨之長大,稱為束狀角膜炎。

【診斷要點】

根據典型的角膜緣或球結膜處實性結節樣小泡,其周圍充血等表現,即可以診斷為本病。

【針刺取穴】

主穴:承泣、太陽、風池。

配穴:睛明、曲池。

手法:承泣、睛明直刺1寸。太陽平刺0.5寸。曲池直刺1.5寸。風池斜刺1.2寸。

方義:肝開竅於目,肝膽相表裏,故取膽經之風池,以疏肝行氣瀉火、通利目絡。曲池為手陽明經之穴,疏風泄熱。睛明之手足太陽經、陽明經、陽維脈五脈之會穴,能宣泄眼目之鬱熱,為治療目赤腫痛之要穴。太陽為經外奇穴,散邪清熱。諸穴共奏疏風清熱,解鬱明目的功效。

【穴位介紹】睛明

【定位】目內眥角稍內上方凹陷處。

【解剖】在眶內緣瞼內側韌帶中,深部為眼內直肌;有內眥動、靜脈和滑車上下動、靜脈,深層上方有眼動、靜脈本幹;布有滑車上下神經,深層為眼神經,上方為鼻睫神經。

【針刺方法】首先囑咐患者要閉上眼睛,醫生用手輕推眼球向外側固定,右手緩慢的進針,緊靠眶緣直刺0.5-1寸。不撚轉,也不提插。出針以後要迅速的按壓穴位片刻,以防止出血。本穴禁灸。

【常用成藥】

外滴0.25%氯黴素眼藥水:每次2滴,每日4~6次。

珍珠明目液:每次2滴,每日4~6次。

障翳散:每次1~2滴,每日3次。

熊膽眼藥水:每次1~2滴,每日3次。

口服清熱解毒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3次。

雙黃連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十一、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可以致盲。因其在瞼結膜表麵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可以發生於任何人群,主要見於衛生狀況差的地區。全世界有3億~6億人口患有沙眼。20世紀50年代以前該病曾在我國廣泛流行。70年代以後,發病率大大降低。沙眼衣原體是由我國湯飛凡、張曉樓教授用雞胚培養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分離出。

病因:由抗原型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

【臨床表現】

多發於兒童及少年時期,急性期男女發病率相近,但是嚴重瘢痕期沙眼在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高2~3倍。潛伏期5~14天,平均7天。兒童和成年人初發時呈急性或亞急性結膜炎的表現;嬰幼兒初發比較隱匿,呈慢性濾泡性結膜炎。急性發作時眼紅、眼痛、異物感、流淚及黏液膿性分泌物,伴有耳前淋巴結腫大。瞼結膜乳頭增生,上下穹隆部結膜布滿濾泡,有時因上瞼結膜彌漫性乳頭增生及炎性細胞的浸潤,使濾泡被遮蓋而不明顯。急性期經1~2個月以後進入慢性期。慢性期眼結膜充血減輕,結膜肥厚,乳頭增生,濾泡形成。濾泡大小不等,可以融合而顯得不透明,有時呈膠樣,於上瞼結膜和結膜上穹隆部最為顯著,下瞼結膜少而輕,嚴重者可以出現於球結膜、半月皺襞或角膜緣處。濾泡可以發生壞死,治愈之後留下明顯瘢痕。

初期瘢痕常出現於上瞼結膜,呈線狀或星狀,逐漸的發展成網狀,最後可以發展為白色腱樣。角膜緣濾泡發生瘢痕化的改變,稱為小凹。角膜可以發生角膜上皮炎、局灶性或多灶性基質淺層浸潤。早期即可出現角膜血管翳,經常發生於角膜上方1/3,但是可以向中央瞳孔區發展成垂簾狀,從而影響視力。其末端常見浸潤灶且可成潰瘍。在流行區常有沙眼的重複感染或合並細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的發作。急性期治療痊愈之後可以不遺留瘢痕,不影響視力。反複感染將形成瘢痕,嚴重者常因並發症而危害視力。①瞼內翻及倒睫:這是沙眼常見的並發症。因為瞼板肥厚變形,瞼結膜瘢痕收縮使,緣內翻,形成瞼內翻。或因為睫毛根部附近的瘢痕,改變了睫的方向,發生倒睫。倒睫長期摩擦角膜,可使之混濁和形成潰瘍。②上瞼下垂:上眼瞼因為細胞浸潤和組織增生,重量的增加,如肌作用亦減弱,使上眼瞼睜開困難,呈下垂狀態。③瞼球粘連:結膜穹隆部因為瘢痕而變短變淺,甚至完全消失,下瞼穹隆部尤為顯著。④實質性角結膜幹燥症:結膜瘢痕可以破壞結膜的杯狀細胞和副淚腺,淚腺排出口也可以因之堵塞,使淚液減少,角結膜幹燥混濁,眼表上皮逐漸的角化。⑤慢性淚囊炎:因病變累及淚道黏膜,使鼻淚管狹窄或阻塞所致。⑥角膜混濁:沙眼衣原體可以導致上皮性角膜炎,在角膜血管翳的末端又可以發生角膜的浸潤,眼瞼內翻、倒睫等又加重了角膜的損害,終於使角膜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