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各論(四)(1 / 3)

六、小兒紮目(眨眼症)

一般來說,小兒紮目是指兒童胞瞼頻頻地眨動,不能自主,中醫稱之謂“目劄”,是目前眼科臨床上常見的兒童眼病,大多數是因為兒童飲食不節,或偏食偏嗜,脾胃積食所致。

【診斷要點】

患者兩眼胞瞼頻繁的眨動,雙眼外觀正常,或伴有輕度的結膜充血、畏光、眼睛癢澀不適,或有灼熱感,眼睛幹痛,常喜揉拭等,伴有頭發幹黃、口臭、牙齒發育遲緩、腹脹、大便幹燥、盜汗、夜不近被、肥胖或消瘦、煩躁易怒、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多伴有多動症、咳嗽發熱等。

【針刺取穴】

主穴:脾俞、攢竹、絲竹空、太陽、風池。

配穴:足三裏、四白、合穀。

手法:以上穴位針刺0.5寸,手法宜輕巧。

方義:足三裏、脾俞、四白健脾化痰,祛風通絡。合穀清熱解毒,散風祛邪。

【穴位介紹】絲竹空

【定位】眉梢處的凹陷中。

【解剖】皮下為眼輪匝肌;有顳淺動靜脈額支;布有麵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的分支。

【針刺方法】平刺0.5-1寸。

【常用成藥】

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雞內金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化積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七珍丹:每次6~15粒,每日2次。

肥兒丸:每次6粒,每日3次。

脾可欣衝劑:每次1袋,每日3次。

養陰清肺糖漿:每次30,每日3次。

珍珠明目液:點雙眼,每次1滴,每日3~6次。

另外,可以用山楂10克、菊花10克,用開水泡飲,每日3~6次。

【現代進展】

(1)沈為民.電針治療小兒紮目30例.針灸臨床雜誌,2000,22.報道的方法是:取四白、橫竹、太陽、合穀穴。患兒取仰臥位或由家長抱坐、閉目。常規消毒後,選用已消毒的30號不鏽鋼毫針刺四白、攢竹、太陽,刺入0.5寸深,合穀穴1寸深,均采用平補平瀉之法,得氣以後留針,用上海產06805~I型電針治療儀,兩極接攢竹、太陽,強度以患兒能忍受為度,用連續波通電15分鍾後起針,隔日治療1次,5次為1個療程。結果治愈22例,宥效6例,無效2例。

(2)趙建浩.中醫眼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69.針刺:攢竹、睛明、魚腰、絲竹空、四白、瞳子髎、足三裏、三陰交等。

(3)李國彥.針刺四白穴治療兒童頻繁眨眼.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4,231.治療方法:患兒平臥床上或做靠背椅上,用5分毫針刺雙側“四白”穴。取瞳孔中線距眶下緣1公分處向上斜刺進針1公分,輕撚有脹感之後留針20分鍾。每天針刺1次,連續3次為1個療程。針刺之後可以給。病毒唑眼藥水帶回點眼,第天3次。

七、眼瞼痙攣

眼瞼痙攣是眼科常見的外眼病之一,多數是因為眼輪匝肌的部分肌纖維緊張性收縮而引起的眼瞼不能自主的運動。臨床常見到的眼瞼局部或整個眼瞼不自主地抽搐、跳動,中醫眼科稱之為“胞輪振跳”。

【診斷要點】

患者眼瞼表現為頻繁地不隨意瞬目,或者眼部皮膚抽搐,眼瞼緊閉等。

【針刺取穴】

主穴:攢竹、絲竹空、承泣、四白、風池。

配穴:足三裏、地倉、頰車、昆侖、合穀。

手法:承泣直刺1寸,攢竹直刺0.5分,絲竹空橫刺1寸,四白斜刺0.5寸,風池向鼻尖斜刺1寸,足三裏、合穀直刺1寸,地倉、頰車平刺0.5寸,昆侖直刺0.5寸,中弱刺激。

方義:承泣、足三裏、合穀益氣養血,為陽明經穴。攢竹、絲竹空為眼科常穴,疏經通絡、活血通脈,調理眼部的氣血,四白養血熄風,止痙通絡,為足陽明經穴。

【穴位介紹】四白

【定位】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

【解剖】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麵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布右麵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針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3-0.51,不可深刺。

【常用成藥】

防風通聖散:每次1袋,每日3次。

芎菊上清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化積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健胃消食片:每次3片,每日3次。

七珍丹:每次6~10粒,每日1~2次。

參苓白術散:每次10克,每日3次。

【現代進展】

(1)廖品正主編.中醫眼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64.針刺療法:可用攢竹、絲竹空、承泣、四白、風池、足三裏、地倉、頰車、昆侖等穴。局部按摩或梅花針點刺。

(2)李傳課主編.中醫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針灸治療:主穴:攢竹、陽白、四白。配穴:太陽、合穀、行間。每次主、配穴各2個,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趙建浩主編.中醫眼科學.科學出版社,2000,針刺攢竹、絲竹空、承泣、四白、風池、足三裏、地倉、頰車、昆侖等穴,或梅花針點刺。

(4)張蘭芬.穴位注射治療眼瞼痙攣.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3,59:治療方法:患者取靠坐位,太陽穴局部常規消毒,用注射器裝5號針頭吸取維生素,普魯卡因(皮試陰性)混合均勻。垂直刺入太陽穴8~13,有酸麻脹感抽無回血時再慢慢注入,拔針後針孔用一小酒精棉球敷壓膠布固定,以防藥液滲出。隔2日注射1次。

(5)王愛華.毫針淺刺合中藥治療眼瞼癌攣.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8,116.報道治療方法:毫針淺刺:患者仰臥,患側眼瞼常規消毒,用28號1寸毫針,選準眼瞼痙攣明顯部位,將針快速刺人皮下後迅即向上挑起,針柄向下,針尖部形成一紅色小丘。視痙攣部位大小,每針刺間隔目,最少5針。患者明顯感覺有發熱脹麻感舒適感為得氣。伴有麵部和口角痙攣也用同法。留針半小時,不提插撚轉。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6)歐陽應姬.針刺治療瞬目性眼瞼痙攣.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7,111.報道治療方法:選穴:以眼區附近腧穴為主要穴位,距眼區較遠處的腧穴為配穴。主要穴位:太陽(雙)、攢竹透絲竹空(雙)或陽白透魚腰(雙)。配穴:風池(雙)或安眠(雙)、合穀(雙)以上腧穴交替取穴,一次不超過6個穴位。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用30號不鏽鋼毫針直刺或平刺穴位。進針深度約為1~1.5寸,小幅度撚轉,待針感出現後留針40~60分鍾。每日1次,每10次為1個療程。未愈者休息兩天後再進行第2個療程。注意事項:由於眼區周圍血管神經分布較為豐富,因此,針刺時不宜大幅度撚轉、提插,出針以後應該壓迫局部1~2分鍾,以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