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各論(四)(3 / 3)

主穴:承泣、攢竹、太陽,迎香。

配穴:風池。

手法:承泣:左手姆指向上固定眼瞼,右手將針緩慢直刺1寸。風池向鼻尖方向直刺1.5寸。太陽平刺0.5寸,迎香直刺0.5寸,攢竹直刺0.5寸。

方義:承泣為胃經之穴,脾胃相表裏,胞瞼為肉輪,為脾所主,取胃經之穴以瀉脾胃濕熱。太陽、攢竹為治眼疾之常用穴,主治流淚、目赤腫痛,具有清熱得火、活絡明目的作用。風池具有祛風清熱明目的作用。迎香有清熱開竅的作用。各穴共奏清利濕熱、活絡明目的功效。

【常用成藥】

知柏地黃丸I每次1丸,每日3次。

六味地黃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養陰清肺丸:每次1丸,每日3次。

【現代進展】

龐雅菊、賈桂芹等.中國中醫眼科雜誌,2003,18.報道:針刺對綜合征患者淚液的影響:針刺組給予針刺治療,每日1次,每次行針3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針刺穴位:四白、攢竹、承泣、迎香、百會、少澤、後溪等。

十、結膜炎

(一)細菌性結膜炎

一般來說,根據發病的快慢,細菌性結膜炎可以分為超急性(24小時內)、急性或亞急性(幾小時至幾天)及慢性(數天至數周)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可以分為輕、中、重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結膜充血、結膜囊膿性、黏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在急性期有很強的傳染性,尤其是淋球菌和腦膜炎球菌性結膜炎。

(二)超急性細菌性結膜炎

目前,超急性細菌性結膜炎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破壞性非常大的化膿性結膜炎。其中以淋球菌性結膜炎比較多見。病因:多由於淋球菌或腦膜炎球菌引起。淋球菌性結膜炎主要是通過生殖器——眼接觸或生殖器——手——眼傳播而感染,成人多為自身的感染,新生兒主要是由於出生時患有淋球菌性陰道炎的母體產道感染。奈瑟腦膜炎球菌性結膜炎最常見的患病途徑是血源性播散感染,兒童比成人多見。

【臨床表現】

新生兒淋球菌性結膜炎一般在出生以後2~3天發病,雙眼同時受累,症狀比較猛烈,病情進展比較快。患兒畏光,流淚,眼瞼高度紅腫、發熱、脹痛。結膜顯著充血、水腫,球結膜水腫呈堤狀圍繞角膜,重者突出於瞼裂之外,可有炎性假膜形成。分泌物由最初的漿液性很快變成黃色膿性,而且量多,不斷從瞼裂流出,因此又稱“膿漏眼”。常有耳前淋巴結腫大和壓痛。嚴重病例可以合並有角膜炎的表現,可迅速進展為角膜穿孔,繼而發展成眼內炎。還可能並發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炎症,如關節炎、腦膜炎、肺炎、敗血症等。成人淋球菌性結膜炎潛伏期為10小時至2~3天,症狀與新生兒相似,但是相對比較輕。腦膜炎球菌性結膜炎的潛伏期僅數小時至1天。症狀與成人淋球菌性結膜炎相似。

【診斷要點】

根據臨床表現、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檢查可見多形核白細胞和淋球菌或腦膜炎球菌,即可以診斷本病。

(三)急性細菌性結膜炎

急性或亞急性細菌性結膜炎,又稱為急性卡他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多見於春秋季節,可以散發感染,也可以流行於學校、工廠等集體生活場所。發病比較急,潛伏期為1~3天,兩眼同時或相隔1~2天發病。發病3~4天之時病情可以達到高潮,以後逐漸的減輕。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顯著的結膜充血、黏液或黏膿性結膜分泌物。病因: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雙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臨床表現】

患者常有自覺流淚、異物感、灼熱感或刺痛等。由於分泌物比較多,經常使上、下睫毛粘在一起,早晨起床時睜眼困難。患者眼瞼腫脹,結膜充血,結膜表麵有大量的分泌物。分泌物先為黏液性,以後呈膿性。嚴重時結膜表麵可以覆蓋一層假膜(多見於肺炎球菌、杆菌性)。結膜充血常以穹隆部和瞼結膜最為顯著。偶可並發卡他性邊緣性角膜浸潤或潰瘍(多見於流感嗜血杆菌III型感染)。杆菌或肺炎雙球菌性結膜炎一般為雙側性,結膜高度充血和水腫,可以發生結膜下出血點,經常伴有體溫升高、身體不適等全身症狀。

【診斷要點】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分泌物塗片或結膜刮片檢查,可以看見中性粒細胞和細菌,即可以診斷為此病。對於伴有大量膿性分泌物者、兒童和嬰兒結膜炎嚴重者,以及對於治療頑固者,應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有全身症狀的還應該進行血清培養。

(四)慢性結膜炎

慢性結膜炎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膜慢性炎症。其病因複雜,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主要表現為輕度的結膜充血及少量的黏液性分泌物,常為雙側發病。病因:可以為急性細菌性結膜炎不愈而轉為慢性,也可能為其他毒力不強的菌類感染以後,一開始就呈慢性炎症過程,還可以由非感染性因素所致。①感染性: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大腸杆菌、鏈球菌、變形杆菌和雙杆菌等。②非感染性因素:如粉塵和化學煙霧的刺激、眼部長期應用有刺激性的藥物、強光或者有屈光不正、煙酒過度、睡眠不足等引起。不少患者同時存在有內翻倒睫、慢性淚囊炎、慢性鼻炎等周圍組織的炎症。

【臨床表現】

患者自覺眼睛發癢、異物感和眼疲勞。早晨起來內眥部有分泌物,白天內眥部可見有白色泡沫狀分泌物。結膜充血、少量的乳頭增生和濾泡形成,以瞼結膜為主。沒有眼瞼水腫和結膜假膜形成,也無角膜炎的表現。如果炎症持續日久者,結膜可以肥厚,但無瘢痕和角膜血管翳。

麻菌可以引起眥部的結膜炎,並且伴外眥角皮膚的結痂、潰瘍形成及瞼結膜乳頭和濾泡增生。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常伴有潰瘍性瞼緣炎或角膜周邊點狀浸潤。

(五)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是一種暴發流行的自限性眼部傳染病。號稱“阿波羅11號結膜炎”。1969年首先在非洲加納發現。1971年曾在我國大範圍的流行。世界各洲和大部分島嶼都曾發生過流行。本病傳染性比較強,可以大麵積的迅速流行。病因:病原體為70型腸道病毒。偶由424型柯薩奇病毒引起。

【臨床表現】

潛伏期短,約24小時內發病,多為雙眼,一般持續10天左右或更短。出現畏光、流淚、眼紅、異物感和劇烈的眼痛等。眼瞼及結膜充血、水腫、瞼結膜濾泡明顯增生。球結膜點狀或片狀出血,多自上方開始。耳前淋巴結腫大。發病初期,角膜上皮有一過性、細小點狀的上皮型角膜炎。部分患者有發熱不適及全身肌肉的疼痛。在印度和日本,曾經報告過個別病例出現類似小兒麻痹症的下肢運動障礙。嬰幼兒一般不患此病,即使感染,症狀亦比較輕。

【診斷要點】

急性濾泡結膜炎的症狀,同時有顯著的結膜下出血,耳前淋巴結腫大為診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