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淚囊炎
淚囊炎分為慢性淚囊炎和急性淚囊炎兩種。
1.慢性淚囊炎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眼病,因為鼻淚管狹窄或阻塞,致使淚液滯留於淚囊之內,伴發細菌感染引起。常見致病菌為肺炎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因為女性鼻淚管比較細長,本病多見於中老年女性。慢性淚囊炎的發病與沙眼、淚道外傷、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關。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淚溢。檢查可見結膜充血,下眼瞼皮膚出現濕疹,用手指擠壓淚囊區,有黏液或黏液膿性分泌物自淚小點流出。淚道衝洗時,衝洗液自上、下淚小點返流,同時有黏液膿性分泌物。由於分泌物大量的貯留,淚囊擴張,可以形成淚囊黏液囊腫。
慢性淚囊炎是眼部一個感染病灶,結膜囊長期處於帶菌狀態。如果發生眼外傷或施行內眼手術,極易引起化膿性感染。導致細菌性角膜潰瘍或化膿性眼內炎。因此,應該高度重視慢性淚囊炎對眼球構成的潛在威脅,尤其在內眼手術前,必須預先治療。
2.急性淚囊炎大多數是在慢性淚囊炎的基礎上發生,與侵人細菌毒力強大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有關,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鏈球菌。新生兒淚囊炎則以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比較多見。
【臨床表現】
患眼充血、流淚,有膿性分泌物,淚囊區局部皮膚紅腫、堅硬、疼痛、壓痛明顯,炎症可以擴展到眼瞼、鼻根和麵額部,甚至可以引起眶蜂窩織炎,嚴重時可以出現畏寒、發熱等全身不適。數日後紅腫局限,出現膿點,膿腫可以穿破皮膚,膿液排出,炎症減輕。但有時可以形成淚囊瘺管,經久不愈,淚液長期經瘺管溢出。
【針刺取穴】
主穴:承泣、攢竹、太陽、迎香。
配穴:合穀、風池。
手法:承泣:左手拇指向上固定眼瞼,右手將針緩慢直刺1寸。風池向鼻尖方向斜刺1.2寸。合穀直刺1寸,太陽斜刺0.5寸,攢竹、迎香平刺0.5寸。
方義:承泣為胃經之穴,脾胃相表裏,胞瞼為肉輪,為脾所主,取胃經之穴以瀉脾胃濕熱。太陽、攢竹為治眼疾之常用穴,主治流淚、目赤腫痛,具有清熱瀉火、活絡明目的作用。合穀、風池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作用。迎香有清熱開竅的作用。各穴共奏清利濕熱、活絡明目的功效。
【穴位介紹】迎香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麵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麵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針刺方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常用成藥】
三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用溫開水送服。
黃連上清丸:每次3~6克,每日2次,口服,用溫開水送服。
牛黃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4次,口服,用溫開水送服。
【現代進展】
李誌英主編.中西醫結合眼科急診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114.報道:針灸:①常用穴位:攢竹、承泣、風池、合穀等,每次取2~3穴,每日1次,用瀉法,留針15分鍾,10次為1個療程。②風熱犯目者,取穴睛明、天柱、合穀、風池穴,每日1次,用瀉法,留針15分鍾,10次為1個療程。③心火上炎者,取睛明、心俞、少衝、後溪穴,每日1次,用瀉法,留針15分鍾,10次為1個療程。
九、幹眼症
幹眼症稱結膜幹燥症,是一種常見的眼表疾病。它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淚液質和量或動力學的異常,導致淚膜不穩定和眼表組織的病變,並且伴有眼部不適症狀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淚液的一般性狀及功能:幹眼症的發生與淚液的異常密切相關。淚膜覆蓋在角結膜的表麵,是眼表麵的第1層保護層。其厚度一般認為是明體。眼表麵淚液的量約70±20(每隻眼其中白蛋白占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70左右。淚液中免疫球蛋白有的溶菌酶可與球蛋白發生協同作用,是淚液抗感染作用的重要因素。淚液中的濃度比血漿中的濃度高,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及尿素等。淚膜自外至內由脂質層、水液層及黏蛋白層構成,任何一層結構的異常均可以導致幹眼症。①脂質層:由瞼板腺分泌的脂質構成,作用為阻止淚液的蒸發。②水液層:為淚膜的主要成分,由主淚腺和副淚腺分泌,含有多種水溶性物質(蛋白質、酶類、細胞因子等。③黏蛋白層:含有多種糖蛋白,主要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能夠降低表麵張力。淚液自淚腺中產生之後,通過瞬目動作分布於眼的表麵後,一部分被蒸發,大部分通過虹吸作用被淚小點吸收,經過鼻淚管係統排出。
淚膜對維持眼表麵的健康十分重要。其主要功能包括:①潤滑眼表,提供光滑的光學麵;②濕潤及保護角膜及結膜上皮;③通過機械衝刷及其抗菌的成分抑製微生物生長;④向角膜提供必須的營養物質。病因及分類如按病因的分類,幹眼症可以大致分為:水樣液缺乏性幹眼症、黏蛋白缺乏性幹眼症、脂質缺乏性幹眼症及淚流動力學(分布)異常所致的幹眼症。但是在臨床上,幹眼症的上述分類可以交叉或者同時存在,很少單獨出現。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分類法,是1995年美國幹眼研究組提出的。即分為淚液生成不足型和蒸發過強型兩類。前者即為水樣液缺乏性幹眼症,又可分為詠綜合征所致的幹眼症及不伴有綜合征的幹眼症。綜合征所致的幹眼症,又稱為“結膜幹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蒸發過強型幹眼症則包括瞼板腺功能障礙、暴露及角膜接觸鏡等因素所導致的幹眼症。
【診斷要點】
常見的症狀有幹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發癢、畏光、眼紅、視物模糊、視力波動、容易視疲勞、眼睛有不適感、不能耐受有煙塵的環境。綜合征患者常伴有口幹、關節疼痛等。目前幹眼症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診斷時主要根據以下4個方麵:①症狀;②淚液分泌量不足和淚膜不穩定;③眼表麵上皮細胞的損害;④淚液的滲透壓增加。對於可疑的患者,可以采用以下檢查方法,以明確診斷:①淚液分泌實驗低於為低分泌。②淚膜破裂時間小於10秒為淚膜不穩定。③角膜熒光素染色:可以觀察角膜上皮缺損。④角、結膜虎紅染色:染色陽性者為幹燥、失活的上皮細胞。⑤淚液滲透壓測定:可以診斷為幹眼症。⑥淚液乳鐵蛋白含量的測定:69歲以前,70歲以後如果瓊月旨糖免疫單擴散法,則可以診斷為幹眼症。⑦淚液溶菌酶含量的測定:如果溶菌區,則提示為幹眼症。⑧淚液羊齒狀物試驗(胃):在黏蛋白缺乏性幹眼症,不能形成良好的羊齒狀。⑨淚液清除率檢查:了解淚液清除有無延遲。⑩活檢及印跡細胞學檢查:幹眼症患者結膜杯狀細胞密度降低,細胞核漿比增大,上皮細胞鱗狀化生,角膜上皮結膜化。上述檢查方法各有優缺點,最好聯合兩種或多種方法。
【針刺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