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介紹】魚腰
【定位】眉毛的中心。
【解剖】在眼輪匝肌中;有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眶上神經,麵神經的分支。
【針刺方法】平刺0.3~0.5寸。
【常用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1丸,每日3次。
人參歸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
人參健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
十全大補丸:每次1丸,每日3次。
參苓甶術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金匱腎氣丸:每次1丸,每日3次。
【現代進展】
(1)魚俊傑.針刺魚腰穴治療上瞼下垂30例.陝西中醫,1990,報道:取魚腰、攢竹、絲竹空治療外傷性上瞼下垂30例,痊愈23例,有效6例。
(2)張和平.針刺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先天性眼瞼下垂33例療效觀察.黑龍江中醫藥,1990,43.報道:取穴百會、合穀、外關、陽白、瞳子髎、攢竹,配合功能鍛煉,治愈22例,有效10例。
(3)吳春光等.灸法治療眼瞼下垂50例療效觀察.針刺研究,1992,236.報道:方法是用隔薑灸百會、湧泉治療50例均獲痊愈。
(4)王立早等.針刺治療眼瞼下垂12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3,1.報道:除選用眼周圍諸穴外,辨證分為命門火衰、脾陽不足、風邪客於胞瞼、經絡阻滯、脾虛失運、中氣不足等型,隨證配穴,治療120例,治愈90例,好轉21例。
(5)鄭曉蘭等.針刺治療眼肌型重症肌無力24例.針灸臨床雜誌,1996,26.報道:取穴:攢竹、陽白、魚腰、絲竹空、等眶上穴為主,足三裏、三陰交針後加灸,治療24例均獲痊愈。
(6)李靜.針刺治療眼瞼下垂16例.針灸臨床雜誌,1999,1522.報道:取穴:攢竹、絲竹空、陽白、風池、合穀針用瀉法。如中氣不足者配足三裏,三陰交以健脾胃和氣血,隔日1次,用補法,留針30分鍾。
(7)白良川等.三棱針點刺上星治療眼部疾病應用舉偶.針灸臨床雜誌,2000,30.報道:方法是先刺上星出血,再用陽白透魚腰,四白透睛明,三陰交用瀉法,共針灸30次,患者右眼瞼下垂而治愈。
(8)廖品正.中醫眼科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63.針刺療法: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髎,並配用足三裏、三陰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神經幹電刺激療法:取眶上神經與麵神經刺激點(位於耳上跡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即麵神經的分布點),眶上神經接負極,麵神經接正極。每次20分鍾左右,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間隔5天,再行第2個療程。
(9)劉懷棟、張彬、魏素英.龐讚襄中醫眼科經驗.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53.針刺療法:取穴:透眉(即絲竹空穴透攢竹穴),下睛明、承泣、球後、太陽、風池。手法:太陽、風池兩穴針0.5~1寸,其他穴可針1寸,留針30分鍾。
(10)李傳課.中醫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419.針灸治療:主穴:攢竹透魚腰。配穴:足三裏、陽白、脾俞。針法:局部取穴平補平瀉配合電針,遠端取穴,瀉補兼施。頭痛頭暈者,加太陽、角孫;眩暈疲倦者,加氣海;突然發病,加風池、合穀。
(11)趙建浩.中醫眼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76.針刺療法: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髎,並配合足三裏、三陰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12)唐由之、肖國士主編.中醫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769.針灸療法選穴有睛明、攢竹、瞳子髎、陽白、風池、合穀、足三裏、三陰交、光明。每日針刺1次,每次選穴3個,合穀、足三裏、三陰交、光明可施灸法。
(13)高青.針刺血海穴治療上瞼下垂.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5,5238.治療方法:血海穴為主穴,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太陽、球後為配穴。手法:血海穴作強刺激,得氣後向大腿內側上行。配穴不能強刺激,以平補平瀉為宜。並以透穴針刺為主。如陽白穴透龜腰穴,魚腰穴透絲竹空。治療以10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後,上眼瞼仍不能抬舉者為無效。體會:祖國醫學認為上瞼下垂者,脾虛氣弱,脈絡不和,氣血凝滯。脾經血海穴,又名血郤。穴性:扶脾統血,祛風清熱。扶脾氣上行與目,導血歸海,以血養肉。配合眼局部取穴,使眼部脈絡通暢,開竅明目。故臨床療效滿意。
(14)江崇我、唐淑敏.針藥並施治愈麻痹性上瞼下垂2例.中國中醫眼科雜誌,1992,針刺:攢竹透睛明,魚腰透絲竹空,太陽透瞳子髎。每日取兩穴強刺激,留針15分鍾,10日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