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各論(二)(1 / 1)

二、瞼緣炎

瞼緣炎是指瞼緣表麵、睫毛毛囊及其腺體組織的亞急性、慢性炎症。主要分為鱗屑性、潰瘍性和眥部瞼緣炎3種。中醫眼科稱為“瞼弦赤爛”,多因屈光不正、營養不良、睡不足以及衛生習慣不良者所致。

1.鱗屑性瞼緣炎:由於瞼緣的皮脂溢出所造成的慢性炎症。患部常可以發現卵圓皮屑芽胞菌,它能把脂類物質分解為有刺激性的脂肪酸。屈光不正、視疲勞、營養不良和長期的使用劣質化妝品,也可能是本病的誘因。

【臨床表現】

患者的瞼緣充血、潮紅、睫毛和瞼緣表麵附著上皮鱗屑,瞼緣表麵有點狀皮脂溢出,皮脂集於睫毛根部,形成黃色蠟樣分泌物,幹燥後結痂。去除鱗屑和痂皮後,暴露出充血的瞼緣,但是無潰瘍或膿點。睫毛容易脫落,但是可以再生。患者自覺眼部發癢、刺痛和燒灼感。如果長期不愈合,可以使瞼緣肥厚,後唇鈍圓,使瞼緣不能與眼球緊密的接觸,淚小點腫脹外翻而導致淚溢。

2.潰瘍性瞼緣炎:睫毛毛囊及其附屬腺體的慢性或亞急性化膿性炎症,大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也可以由於鱗屑性瞼緣炎遭受感染後轉變為潰瘍性。屈光不正、視疲勞、營養不良和不良衛生習慣等,可能是本病的誘因。

潰瘍性瞼緣炎臨床表現與鱗屑性瞼緣炎一樣,患者也有眼部發癢、刺痛和燒灼感等,似是更為嚴重。瞼緣皮脂分布更多,睫毛根部散布小膿皰,並且有痂皮覆蓋,去除痂皮後露出睫毛根端和淺小的潰瘍。睫毛常被幹痂黏結成束。毛囊因為感染而被破壞,陡毛容易隨痂皮脫落,而1:1不能再生,逐漸地形成禿睫。潰瘍愈合以後,瘢痕組織收縮,可以使睫毛生長方向改變,形成睫毛的亂生,如果倒向角膜,可以引起角膜損傷。如果患病時間比較長,可以引起慢性結膜炎和瞼緣肥厚變形,瞼緣外翻,淚小點腫脹或阻塞,汨溢。

3.眥部瞼緣炎多因莫-阿雙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或與維生素氏缺乏有關。眥部瞼緣炎多為雙側,主要發生於外眥部。患者自覺眼部發癢,異物感和燒灼感。外眥部瞼緣和皮膚充血、腫脹,並且有浸漬糜爛。鄰近結膜常伴有慢性炎症,表現為充血、肥厚、有黏性的分泌物。嚴重者內眥部也受累。

【診斷要點】

鱗屑性荇,瞼緣部充血、潮紅,並有鱗屑附著在睫毛周圍。潰瘍性者在睫毛根部散在有小膿皰,並有痂皮覆蓋、小潰瘍。眥部菏主要是侵犯外眥部瞼緣的慢性炎症,皮膚充血、腫脹,並有浸潰糜爛現象。眼目覺發癢,異物感和燒灼感。

【針刺取穴】

主穴:絲竹空透攢竹、太陽、承泣、四白。

配穴:合穀、陰陵泉、三陰交。

尹法:療先從絲竹空向攢竹穴方向透刺,太陽斜刺0.5寸、承泣直刺。合穀、陰陵泉、三陰交直刺1寸;四白微向上斜刺0.5寸。承泣、四白弱刺激,其他穴中度刺激。

方義:絲竹空具有散風清熱、解毒止癢之功;攢竹散風止痛、清熱解毒;足陽明經之承泣疏導局部鬱熱;合穀清熱解毒,散風除濕,為手陽明經穴;四白清熱解毒,為足陽明經穴;陰陵泉、三陰交清脾胃濕熱,調理氣機,止癢去屑為脾經之穴。

【穴位介紹】太陽

【定位】位於頭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解剖】在顳筋膜及顳肌中;有顳淺動脈;布有三叉神經第2、第3分支,麵神經顳支。

【針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點刺出血。

【常用成藥】

牛黃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3次。

牛黃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3次。黃連上清丸:每次1丸,每日3次。

荊防敗毒散:每次1袋,每日3次。藿香正氣丸:每次6粒,每日3次。

珍珠明目液:點雙眼,每次1滴,每日3~6次。

外洗方:金銀花、菊花、白鮮皮、苦參、土茯苓、蟬蛻各15克,煎水後適度微溫外洗,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