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各論(一)(1 / 1)

一、瞼腺炎

瞼腺炎是常見的眼瞼腺體的細菌性感染。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屬的皮脂腺或變態汗腺感染,稱為外瞼腺炎,以往又稱麥粒腫。如果是瞼板腺感染,稱為內瞼腺炎。大多為葡萄球菌,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瞼腺體而引起。

【臨床表現】

患處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的表現。疼痛程度常與水腫程度成正比。外瞼腺炎的炎症反應主要位於睫毛根部的瞼緣處,開始時紅腫範圍較彌散,但以棉簽頭部等細棍樣物進行觸診時,可發現有明顯的壓痛硬結;患者疼痛劇烈;同側耳前淋巴結腫大和壓痛。如果外瞼腺炎鄰近外眥角時則疼痛特別明顯,還可以引起反應性球結膜水腫。內瞼腺炎被局限於瞼板腺內,腫脹比較局限;患者疼痛明顯;病變處有硬結,觸之壓痛;瞼結膜麵局限性充血、腫脹。瞼腺炎發生2~3日後,可以形成黃色膿點。

外瞼腺炎向皮膚方向發展,局部皮膚出現膿點,硬結軟化,可自行破潰。內瞼腺炎常於瞼結膜麵形成黃色膿點,向結膜囊內破潰,少數患者可以向皮膚麵破潰。瞼腺炎破潰後炎症明顯減輕,1-2日逐漸消退。

在兒童、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體弱、抵抗力差的患者中,瞼腺炎可以在眼瞼皮下組織擴散,發展為眼瞼蜂窩織炎。此時整個眼瞼紅腫,可波及同側麵部。眼瞼不能睜開,觸之堅硬,壓痛明顯,球結膜反應性水腫劇烈,可暴露於瞼裂之外。可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等全身症狀。

【診斷要點】

根據臨床表現易於診斷。很少需要用細菌培養來確定致病細菌。

中醫眼科稱之為“針眼”,又名“偷針”、“土疳”、“土瘍”,有內、外麥粒腫之分,青少年以及體質虛弱,或有近視、遠視及消化不佳、不良的衛生習慣者常患此病。患處可有紅、腫、熱、痛的表現,內麥粒腫的炎症浸潤被限製在瞼板腺內,腫脹比較局限,有硬節、疼痛和壓痛。結膜麵局限性充血、腫脹,2~3日以後可以形成膿點,顏色變黃,逐漸向結膜囊內潰破。之後疼痛減輕,炎症反應逐漸消退。外麥粒腫的炎症反應在睫毛根部的瞼緣處。初起紅腫範圍比較彌散,有硬節,劇烈疼痛和壓痛。之後局部皮膚出現膿點,硬節軟化,可自行潰破,排出膿液,炎症反應及疼痛減輕。

【針刺取穴】

主穴:攢竹、太陽、球後、承泣。

配穴:魚腰、四白、列缺、外關、合穀等。但需要注意眼部取穴應在小癤紅腫區以外的區域。

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方義:合穀疏風清熱,止痛散結。攢竹、承泣、球後具有疏風清熱的作用。木陽清熱解毒,消腫散邪。

【穴位介紹】攢竹

【定位】在麵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解剖】有額肌及皺眉肌;當額動、靜脈處;布有額神經內側支。

【針刺方法】平刺0.5~0.8寸。禁灸。

針挑法:在肺俞或膏肓穴的附近皮膚表麵上,找出紅點一個或數個,常規消毒以後,先用三棱針挑破,然後擠出黏液或血水,並用消毒棉球擦拭幹淨。

注意:在用三棱針挑破表皮時要格外小心,不要擴大麵積,以防止感染。

【常用成藥】

牛黃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化積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七珍丹:兒童每次6~10粒,每日3次。

清熱解毒口服液:每次3支,每日3次。

珍珠明目液:點眼,每次1滴,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