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保持平常心,煩惱自然少(1 / 1)

隻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幽窗小記》裏麵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意思是說,與人交往,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卷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寥寥數語,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以這樣的心境對待萬物,才能總保持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但是,世界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想做到寵辱不驚、不憂不懼、不喜不悲,的確不易。很多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因不得寵而失意落魄、心灰意冷、鬱鬱而終。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清朝名臣謝濟世,一生坎坷,曾經四次被誣告,三次入獄,兩次被罷官,還有一次充軍,一次刑場陪斬,僅憑這些遭遇,我們都會認定他的人生一定充滿了抑鬱和幽怨,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雍正四年(1726年),謝濟世任浙江道監察禦史。上任不到十天,便因上疏彈劾河南巡撫田文鏡營私負國,貪虐不法,引起了雍正的不快,被免去官職,謫戍邊陲阿爾泰。

與謝濟世一同流放的還有姚三辰、陳學海,經過漫長艱難的跋涉,他們終於到達了陀羅海振武營,三人商量著準備去拜見將軍。有人告訴他們:戍卒見將軍,要一跪三叩首。

姚三辰、陳學海二人聽後很是淒然,自己身為一個讀書人卻要向人下跪磕頭,這樣的大禮實在讓人難過。謝濟世倒不以為意,勸慰兩個同伴說:“這是戍卒見將軍,又不是我們見將軍。”二人一想,說得有理,便一起去見將軍。一見麵,將軍對這三個讀書人很尊重,不僅免去了大禮,還尊稱他們為先生,賜座賞茶。姚三辰、陳學海覺得得到了不錯的待遇,很是高興,不禁露出得意的神色,謝濟世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將軍對待被罷免的官員,並不是將軍對待我,沒什麼好高興的。”

在他眼裏,沒有得意,亦沒有失意,自我肯定,寵辱加身,心無所動,去留無意,心態平和,在心理調適方麵,不失為人們的榜樣。

有位哲學家說過:“隻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

現在的人大多感到不堪重負。大家很是納悶,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精神卻越發空虛,失落感越來越重,快樂的次數越來越少。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心竭慮,然而一旦想法未能如願,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更有些人得到寵愛時便格外驚喜,失去寵愛則驚慌不安,無論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禍患看得有如生命之重,甚至超過生命,結果必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難以控製自己內心的感覺。活得挺累,寵辱如影隨形,失之不快,卻之不恭。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誌,大約隻有一個辦法,就是能以“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態度對待人生。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你還在為某人的寵愛與否鬱悶嗎?你還在為職位的上上下下而不安嗎?試著以“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豁達心態去麵對人生,你將會感到出奇的自在、安寧和快樂!

智慧禮記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道盡灑脫與風流!剔除過多的私欲,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就不會患得患失;保持平常心,就能擺脫重負,神態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