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1章 生氣?你何必為別人的錯誤買單(1 / 1)

怎樣應對“生氣之事”,詩曰:“有人辱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有人抱怨:“XX怎麼可以這樣呢?氣死我了!”

別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是別人的過錯,應該受到懲罰,但是沒有,他們悠然自得,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錯了,或者他們的目的達到了,而眾所周知的,生氣最傷身體了。所以,沒有做錯事的人最後因為別人的錯自己生悶氣,懲罰了自己。其實這是很不理智的行為。你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來處理這樣的事件,而且效果可以很好,犯不著選擇最下下策——生氣。

古時候,有個婦人,很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婦人發現後氣得跳腳大罵:“你為什麼關起我來,開門,氣死我了”。

可門外的高僧並不理會。

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

過了一些時候,高僧來到門外,問她:

“你還生氣嗎?”婦人說:

“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又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

“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可能會更加劇烈。”

高僧又離開了。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

“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

“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理它時,它就會慢慢消散。這麼說來,生氣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生氣讓你本來快樂的心情變得沉悶,讓本來陽光燦爛的日子變得充滿陰霾。我們都聽說過這句話——“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道理想必大多數人都明白,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還是有不少人會抱怨:“他怎麼可以這樣呢?真是氣死我了!”還有人會說:“我記恨他一輩子!”也許,別人真的做了不該做的事;也許他們是無心的過失。但不管怎樣,是別人的過錯,應該受到懲罰的是他們。但實際上,他們悠然自得,而“你”生氣了,你白天無心工作,暴跳如雷,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搞得自己痛苦不堪,還執著地認為,“我必須要記住這個人的過錯”。這又何苦來呢?你恨他,他不痛不癢,你日夜不安,他沒有絲毫的幹擾,你罰來罰去是在罰誰呢?

是在折磨你自己呀!不僅僅是你的心靈在受著煎熬,你寶貴的身體也跟著遭殃。其實,你有很多種方法可以來處理這樣的事件,效果都很好,犯不著非得生氣。

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寒山曾寫過這樣一首小詩,對此問題做了一個睿智的處理,詩曰:“有人辱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首詩所表達的內容充滿了為人處世的機智。平白無故地被人辱罵,心裏有些不樂意是正常的反應。但應該知道,這種罵來還口或生惡氣,不僅降低了自己的修養和風度,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有什麼必要與他們一般見識,爭論不休呢?這麼說來對其置之不理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智慧禮記

這個世界上的人就是這麼複雜,有人尊重你,就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看你不順眼。你若是一一去應對,你還會有精力和時間去做其他的正經事嗎?你難以左右別人的行為,卻可以命令自己不被他人的行為影響心情,你應該好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與討厭的人“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