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其皇祖以族行,寓宋州。三舉進士,端拱二年中乙科,曆蔡州新昌縣令,遷著作佐郎、知德州。為政有治跡,詔書褒之。鹹平三年,交趾獻馴犀,府君以秘書丞監在京商稅院,因奏《犀賦》。真宗嘉之,召試學士院,遷太常博士。賦,一時文士爭相傳誦不及。明年,又上書自薦,獻所為文二十餘萬言,乃直集賢院,知袁、筠二州,提點開封府界諸縣。人為三司監鐵判官,知越州,提點淮南刑獄。為宰相王文穆公不悅,以事罷之,卒坐考試國子監生,貶監陳州榷酒。逾年,得知常州,複入三司,判磨勘司。丁元夫人憂,服除,判戶部勾院。比自薦及是,二十七年矣。然少孤,能自立,力勤苦為文章,履其身以儉約,不妄自為進取。其官業行己之方,一皆自信於聖人之道,不肯少顧時之人所為,而時之人亦以有德君子名之。故其直集賢院者二十七年,不遷官,由太常博士才至刑部郎中,有出其後者往往至榮顯。或有笑其違世自守以質樸,諷使少改其為者。府君歎曰:“吾不學乎世,學乎聖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薦於人,而嚐自獻於天子矣。今欲孰附以進邪?”其信道深篤不可屈曲如此。天聖四年,以久次,遷集賢修撰,出知應天府,同糾察在京刑獄,轉兵部郎中。六年,年六十五,老矣,始召以知製誥。
府君與潁川陳從易,皆以好古有文行知名。然二人者,皆久不用,遂以老,既而一日並用之。是時學者稍相習,務偷窳為文章,在位稍以為患,皆以謂天子用耆老將有意矣。
而又下詔書,敕學者禁浮華,使近古道,然後以謂用二人皆不無意矣,而皆恨其晚也。
居二歲,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出知亳州。於州封虢略縣男,食邑三百戶。明道二年四月十日,以疾卒於州之正寢,年六十有九。其病將卒,猶不廢學。有文三十卷,曰《隱居集》;又五卷,曰西垣集。
嗚呼!畜其學以老,不克用,獨見於文章,然其文卒待一施於朝廷,遂位榮顯。既貴,贈其皇考禮部尚書,母太原郡太君。其婦曰漳南縣君張氏,後夫人南陽郡君,亦張氏。蔭其男,長曰洎,明州觀察支使;次曰浚,江陰軍司理參軍;次曰泳、漸、沆、,皆將作監主簿。既終,又蔭二孫某官。其餘慶之及者三世,則夫守道者,未必果不遇也。
噫!楊氏嚐以族顯於漢,為三公者四世。
漢之亂,更魏涉晉,戕賊於夷胡,而漢之大人苗裔盡矣。比數百歲,下而及唐,然楊氏之後獨在。太和、開成之間,曰汝士者與虞卿、魯士、漢公,又以名顯於唐,居靖恭坊楊氏者,大以其族著。唐之亂,極於懿、僖、昭三宗,下更五姓,天下分裂,焚蕩翦剃,而唐之名臣之後盡矣。又幾百年至於今,然楊氏之後獨在,及府君又大顯。始震嚐有德於漢而死以無辜,君子悼震曰不幸,然孰知夫世不昌且久歟?而府君又畜其德,則孰知其後世又不然歟?於其葬也,是宜銘。銘,蓋所以使後世之有考也。
府君卒後若幹年,以景祐二年某月某日,葬杭州某縣某鄉。漳南縣君先府君二十六年以亡,及是合葬,自有誌。府君初名侃,後避真宗皇帝舊名,改曰大雅,字子正。銘曰:
楊氏之先,自震有聞。有盛有衰,世惟厥人。由漢迄今,更難冒亂。曆時千年,而世三顯。府君之顯,不彰於初。其久不渝,卒克以敷。弘農之分,遂播南土。嗚呼!德則承其先,而葬也塋於祖。
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墓誌銘〔景祐二年〕
惟景祐元年十月之晦,太子賓客、分司西京謝公薨。明年三月,嗣子絳自京師舉其柩南歸,用八月某吉,葬杭州富陽縣某鄉某原,合以夫人晉陵郡君許氏,而從王父戶部侍郎府君之墓次。
公世居富春。生十一歲時已如成人,嚐與客談論,侍郎竊從聽之,往往能奪其客議。
十四歲詣州學,學《左氏春秋》,略授其說,即為諸生委曲講論,如其師。稍長,居蘇州。
時天子平劉繼元,露布至,守臣當上賀,命吳中文士作表章,更數人,皆不可意。公私作於家,客有持去者,吳士見之大驚,遂有名於南方。
淳化三年,以進士及第,為梓州榷鹽院判官。會兩川盜起,攻劫州縣,公乘賊未至,盡伐近郊林木內城中,且曰:“除賊隱蔽以修閉守之具,有餘可給薪蒸,為久圍之備。”身與士卒守塹壁,凡圍百日,不能破。賊平,知州事尚書左丞張雍、轉運使馬襄狀言其能,就除觀察判官,賜以器幣。明年,知益州華陽縣。縣人苦兵劫,皆逃失業,朝廷下令,許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盡為大豪所奪,而逃人歸者不複得。公至,則手判訟牒,以謂恤亂撫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貧人失業,盡奪之,格其詔書不用。由華陽召改著作佐郎,通判壽州、筠州,知興國軍,三遷至太常博士。真宗方考責能吏,一日,自內出中外賢吏有治狀者二十四人付中書,以名召。公由興國召見於長春殿,賜緋魚袋,即日試於學士院。明日,邊臣有急奏,天子詔且親征。是時,大賊王長壽又劫曹、濮,真宗麵語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員外郎以往。至則縛凶人趙諫、趙諤,斬於京師,曹人以寧。自曹歸朝,是歲,火星見西南方,占曰在蜀。奉使巡檢益、利兩路,蜀卒無事。又議大鐵錢,平其法,至今行之。使還,舉州縣吏三十餘人,宰相疑其多,公願署連坐以取信,朝廷從之,所舉後皆為能吏。奉使舉人連坐,自公始。既而為三司度支判官,知泰州、歙州,再遷司封員外郎,坐三司舉吏奪官,後為度支,通判河南府。侍中始平公自洛來朝,薦之,召試,授兵部員外郎,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出為兩浙轉運使,賜金紫,遷禮部郎中,判司農寺。朝廷方議以知製誥,將試,忽得疾,逾旬不能興,遂寢。天禧五年,以戶部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同判吏部流內銓。真宗葬永定陵,詔山陵使:道路所經,拆民廬舍及城門,以過車輿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