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近現代李姓名人(10)(1 / 3)

1907年3月4日李平心生於江西省南昌市。他早年在南昌市千家後巷私塾、模範小學求學,192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昌市心遠中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影響。1925年8月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係,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瞿秋白、惲代英等影響,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分析社會問題,從事社會科學研究。

1927年1月,受中共黨組織的安排,肄業離校,赴浙江第六師範學校任教,與曹亮一起編輯出版《世界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討論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問題。1927年2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四·一二”政變後,遭反動當局通緝,於6月轉道入上海,在滬東區委從事黨的地下宣傳活動。1928年2月,加入太陽社,從事革命文學創作,兼作社會問題研究。1928年5月,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半年後,經保釋出獄,回南昌鄉下,翻譯出版了《政治思想史大綱》。1929年6月,重返上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先後在中共地下黨上海市法蘭區區委和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簡稱“蘇準會”,時設於上海)任職。期間,擬翻譯《資本論》,因出版社毀約未果。

1930年,李平心在上海任黨中央領導的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秘書,參加起草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土地改革法》、《教育改革法》、《蘇維埃選舉法》等文件。因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遭到破壞,他與黨組織聯係中斷。1931年,參與發起現實周刊社,負責《現實周刊》的編校工作,抨擊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積極宣傳抗日。1932年後,參加黨領導的社會科學聯盟活動,為《生活周刊》、《新生周刊》、《大眾生活》等刊物,撰寫有關政治、經濟、曆史、哲學、文學和青年修養等文章六七十篇,批判了舊的社會思想、研究方法和道德觀念,啟發讀者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研究社會科學。1933年,在中國社會性質問題論戰中,他撰寫出版了《中國近代史》一書。1934年,他主要致力於傳播和推廣無產階級大眾文化,編輯出版了《現代語辭典》。1935年5月,負責編輯《讀書與出版》刊物,編成了1912至1935年《全國總書目》,收書2萬餘種,對讀者和圖書館工作提供了極大幫助。1936年,他參加了孫冶方、薛暮橋、錢俊瑞等主辦的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為會刊《中國農村》撰文,探討鄉村救亡運動的方針和路線,並為《世界知識》雜誌主辦的《國際問題基礎知識》撰稿,所發表文章彙編成《國際問題研究法》一書。1936年還編寫出版了《社會科學研究法》,介紹和指導讀者應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學習社會科學,被國民黨當局列為重點查禁之書。他撰寫的《青年的修養與訓練》一書,用大量史例鼓勵青年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在當時頗有影響。1936年,他還創辦並主編《自修大學》,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愛國民主思想,向讀者傳授科學基礎知識。

七七事變後,抗戰全麵爆發,李平心積極為民族解放呐喊,先後編寫出版了《抗敵戰略論》、《民族統一戰線論》、《戰時的青年運動及青年工作》等著作,從理論上探討如何開展抗日民族運動。並結合民族救亡運動研究曆史,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編寫出版了《各國革命史》。1939至1942年,李平心為《民族公論》、《學習半月刊》、《上海周報》、《求知文叢》等刊物撰稿,揭露和譴責國民黨反動惡行。並相繼出版了《中國民主憲政運動史》(後改名《中國現代史初編》)和《論新中國》二部論著,闡發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1941年,李平心出版《論魯迅思想》,再版後更名為《人民文豪魯迅》。1941年,上海淪陷,李平心被捕入獄,遭日寇各種酷刑折磨。後經地下黨等各方人士營救,始得出獄,入住上海法藏寺,撰成《中國通史》初稿百餘萬字,可惜均已散失。抗戰勝利後,李平心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撰文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為日益高漲的愛國民主運動奔走呼喊。

新中國成立之初,他一度出任《文彙報》的特約主筆。1952年8月,任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從此專事大學教學和科研工作。1955年起,先後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理事、全國政協委員和上海史學會副會長。

“文革”開始後,李平心因公開反對極“左”路線,遭迫害,於1966年6月15日去世。

李平心一生著述豐富,在社會曆史理論和方法論研究、曆史學領域以及社會曆史科學的基本建設方麵均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初編》等,開創了我國運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先河。20世紀50年代後有關中國古代史和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也自成一家,在學術界具有相當影響。除上麵提到的著作外,作品尚有《李平心史論集》和多卷本《平心文集》。

李貞

李貞(1908年~1990年),湖南瀏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