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打響,北京淪陷後,他毅然參加了地下抗戰工作,實踐了他一生力倡的“必先有人格方有畫格;所謂人格——愛國第一”的誓言。1946年,被徐悲鴻聘為北平藝專教授。1950年開始在中央美術學院任國畫教授等職,成為中國寫意畫之一代宗師。濟南還建有“李苦禪紀念館”,並出版了《李苦禪畫集》(曹禺作序)。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曾任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李苦禪先生是我國當代傑出的寫意花鳥畫家。他一生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工作共60餘年,其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良傳統,吸取石濤、八大山人、揚州畫派、吳昌碩、齊白石等前輩的精湛技法,並融中西精髓於一爐,滲透古法又能獨辟蹊徑,在花鳥大寫意繪畫方麵展現了自己獨到的特色。
李苦禪作品李苦禪先生筆下的花鳥世界,渾厚、平實而趣味十足。他經常以鬆、竹、梅、蘭、菊、石、荷花、八哥、鸕鶿以及雄鷹等作為題材進行創作,並用獨到的審美觀點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造出諸多形神兼備、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例如,《群鳩》、《鬆鷹》、《枯木蒼鷹》,《芙蓉小鳥》、《白梅喜鵲》,《鐵樹荔枝》、《蝶戀花》等作品。他筆下的花鳥,在寫實之外是高度凝練之後的再創造。在飄灑隨意中蘊含著樸拙之氣,在自然含蓄中蘊含著陽剛之氣。他的運筆線條如行雲流水,筆墨縱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駕馭筆墨的能力,駕馭寫意技巧的能力是當代畫壇屈指可數的巨匠。對他來說,畫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揮灑。尤其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愈加返樸歸真,雄健蒼勁,筆墨揮灑中已經達到了“筆簡意繁”的藝術境界。在84歲(1981年)的高齡時,還完成了巨幅國畫《盛夏圖》,這幅作品用四張“丈二匹”聯結而成,堪稱是中國大寫意花鳥史上的奇跡。
1983年6月11日淩晨,因心髒病突發逝世,享年86歲。
李公樸
李公樸李公樸(1902年~1946年),原籍武進縣湖塘橋(今屬江蘇常州)。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傑出社會教育家。
1902年11月26日生於江蘇淮安。幼時家境貧寒,13歲到鎮江京廣洋貨店當學徒,因參與組織愛國團,抵製販賣日貨,被店主解雇。後就讀於鎮江潤州中學。畢業後考入武昌文華大學附中,因反對校醫虐待學生釀成學潮而被開除。隨後考入上海盧江大學附中,畢業後升入盧江大學半工半讀。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李公樸參軍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憤然離開軍隊,次年8月赴美留學。在美國亦半工半讀,並在鄒韜奮主編的《生活》周刊上撰文向國內介紹美國的社會情況。
1930年11月,李公樸結束留學回到上海。當時日本帝國主義進逼,國事危急,他懷著滿腔熱血積極投身救亡活動,並與鄒韜奮等籌辦《生活日報》,在史量才支持下創辦《申報》流通圖書館、《申報》業餘補習學校和婦女補習學校。1934年艾思奇共同創辦《讀書生活》,發表了大量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抨擊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文章,大力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進行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通俗化的嚐試,傳播馬列主義的基本知識,對青年的思想啟蒙起了巨大作用,引導許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1936年創辦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了許多通俗的進步讀物,包括《資本論》等。同年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李公樸被推為負責人之一,積極與東北抗日人士聯係,支持抗日鬥爭。同年11月,國民黨反動派將他與沈鈞儒等六人逮捕入獄,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戰全麵爆發後,李公樸積極投身於抗日民主運動,為宣傳抗戰和推動統一戰線四處奔波。他擔任“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長,開展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11月,與沈鈞儒等積極籌建全國抗敵救亡總會。12月,和沈鈞儒共同創辦《全民周刊》,成立全民通訊社總社,並任社長。1938年1月,《民眾動員論》在武漢出版。同月,應閆錫山之邀,到山西臨汾創辦民族革命大學,被委任為副校長,延請一些進步學者到民大任教。1938年5月,出版了《抗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7月,為動員全民抗戰,將自創的《全民周刊》與鄒韜奮主編的《抗戰》合刊為《全民抗戰》。在抗日戰爭的艱苦年月,冒著生命危險往來於敵後與前線之間。11月李公樸到達延安,拜會了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組織了“抗戰教學團”,到晉、察、冀邊區進行抗戰教育工作,並將親身經曆撰寫成書——《華北敵後——晉察冀》,客觀公正地宣傳共產黨和八路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由北方最前線轉入西南大後方昆明。1942年12月創建北門書屋,1944年創辦北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