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近現代李姓名人(8)(1 / 3)

李克農故居1926年年底,李克農經錢杏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3月,國民黨蕪湖縣黨部成立,任宣傳委員;後奉中共蕪湖特支指示,與阿英等打入蕪湖青幫組織。4月18日,蕪湖國民黨右派策劃反革命事變,李克農事先獲悉,使中共蕪湖特支及共青團蕪湖地方執行委員會主要骨幹得以避開。李克農等潛往巢縣,11月27日返蕪,以民生中學校董事會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務。該校成為中共安徽省臨委的秘密活動點,按照臨委指示,在校內成立“濟難會”。1928年1月27日,蕪湖縣公安局圍捕“濟難會”負責人王紹虞等40餘人,28日晨,包圍民生中學,進行搜捕,李克農潛往上海,到達上海後,在中共中央特科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李克農與阿英在“春野支部”過組織生活,參與黨在上海的一些小型報紙的創辦,後調入黨的滬中區任宣傳委員。1929年12月,經組織批準考入國民黨上海無線電管理局(局長為徐恩曾),成績優異,名列第一;任廣播新聞編輯,後任電務股長。同年,國民黨秘密組建特務組織,任命徐恩曾為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總務科主任(實為調查科主任),李克農、錢壯飛、胡底遵照周恩來的指示設法打入其內部並組成黨的特別小組,李克農任組長,常來往於寧滬之間指導工作,並負責與中央特科情報科科長陳賡單線聯係。

1930年,李克農調中央特科工作,由特科負責人顧順章領導,陳賡聯係,從此國民黨CC組織的秘密經李克農小組有領導有計劃地得以及時掌握。1931年,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叛變,嚴重威脅黨中央機關和領導人的安全,錢壯飛獲悉,即派其女婿赴滬告知李克農,李設法轉告中共江蘇省委,使中央機關及領導人得以及時轉移,為保衛黨中央和地下黨組織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受到中央嘉獎。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李克農受命作為我黨代表,深入東北軍開展聯絡工作,與張學良將軍秘密會談,介紹我黨團結抗日的政策和主張,與東北軍達成口頭協定,並建立了電台聯係。西安事變後,李克農任中共代表團秘書長,協助周恩來、葉劍英等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爭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實現國共第二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31年冬李克農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麵軍政治保衛局局長、紅軍工作部部長。後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新四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八路軍總部秘書長、中共中央長江局秘書長。1941年起,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

抗戰勝利後,李克農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麵秘書長,後主持中共中央社會部工作。他領導情報部門,為中央及時揭穿蔣介石的“重慶談判”和談騙局提供了重要依據。解放戰爭中,李克農指導黨的隱蔽戰線配合軍事作戰,特別是對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

新中國成立後,李克農曆任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和原中央軍委總情報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51年曾參加朝鮮停戰談判。1953年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1954年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代表之一,參加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複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會議。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2枚。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1962年2月9日於北京病逝。逝世後,各界公祭,周恩來主祭,羅瑞卿致悼詞,極盡哀榮。

李克農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社會活動家、外交家,我黨我軍隱蔽戰線的傑出領導者和組織者。他機智勇敢地與敵人開展鬥爭,被譽為“黨的秘密工作四傑”之一。毛澤東說:“李克農是中國的大特務,隻不過是共產黨的特務。”“李克農等人對黨是有大功勞的。”在長期的秘密工作生涯中,他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在許多緊急關頭保衛了黨中央的安全,在關鍵時刻向黨中央提供了決策性情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苦禪

李苦禪(1899年~1983年)原名李英、李英傑,字勵公,山東省高唐縣人。我國當代傑出的寫意花鳥畫家。

1899年1月11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個貧農家庭。早年在北大附設的“業餘畫法研究會”師從徐悲鴻先生學習西畫,曾投身於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係學習油畫,同年接受同學贈名“苦禪”。

1923年拜師齊白石,成為齊門第一名弟子。齊老贈其手書雲“苦禪第畫筆及思想將起餘輩,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認為“英也過我,英也無敵,若老死不事大名,是無鬼神矣”。1930年應林風眠校長之邀,赴杭州藝專任國畫教授。他深入生活速寫,以寫意思想與筆墨整理成習作與創作,他還將西方雕刻、繪畫方法、精神融入國畫教學,並率先將京戲作為“傳統美學與文化藝術之綜合”引進美術教學中,現身說法。可以說,苦禪是“創造派的先鋒,異幟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