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發布會之後,上百家媒體先後發表了《中國奧運軍團的秘密武器》、《中國奧運軍團的能量之源》、《天上航天員,地上運動員》、《平時加杯奶,賽時更精彩》等係列報道。眾多與會媒體同時刊登了奧運冠軍與世界冠軍喝蒙牛牛奶的照片。由於體育明星們的親身示範,市麵上所有針對蒙牛奶製品的流言不攻自破。自此,“天上航天員,地上運動員”這一膾炙人口的口號,一時間傳遍大街小巷,成為蒙牛高品質的代名詞。電視廣告片《天上航天員,地上運動員》集中體現了這一點,該片播出後,被業內人稱為“最成功的廣告”之一。
蒙牛人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產品和策劃之間是‘太陽’與‘月亮’的關係。月亮之所以能夠“發光”,那是因為它善於反射太陽的光輝。”一個好的策劃所能做到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抓住機會,為自己的企業創造最大的財富。
54.甘為孺子牛
“超乎常人想像的關懷,是明智;超乎常人想像的冒險,是安全;超乎常人想像的夢想,是務實;超乎常人想像的期望,是可能!”在實現了蒙牛從“一無所有”到“行業先鋒”的跨越的時候,在財富列車風馳電掣般向他衝來的時候,他連手都沒碰,就把價值數億的股份悉數捐出,轉眼間完成了“從有還無”的回歸,還戲謔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蒙牛的飛速發展在中國企業界是一個奇跡,而蒙牛的掌門人牛根生也是中國奶製品行業的一個風雲人物。這個人從生下來就帶有傳奇色彩,他出生未滿一個月,連自己的父母都沒來得及看清,就因為家庭困難被親身父母賣了,成了兩個與他的血統完全不相幹的人的兒子,就是跟著他們,牛根生走進了“牛的事業”,他的一生注定和牛結下不解之緣。
十四歲失去養母,十九歲失去養父。他的人生和同齡人相比,可謂充滿困厄。他挨過餓,受過凍,申請過救濟,結婚時沒穿過新衣服、新鞋。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一個“孤兒”,但他卻擁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爹娘:將他帶到人世的生父生母,含辛茹苦將他養大的養父養母,養母去世後,養父又給他找了個繼母,再加上在事業上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嶽父嶽母。
如果不是出生時家庭貧寒,他原本與牛八竿子也扯不上一點關係。可是在命運的安排下,牛根生滿月後就再也沒有離開牛:跟了養父姓牛,從小玩伴是牛,長大以後養牛,進入伊利做“牛”,開創蒙牛一是真“牛”。賣牛奶,做乳品,創蒙牛,辦牧場。
初入伊利,他隻用了六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一名刷瓶工到副總裁”的角色轉變,“牛”的速度初現端倪;在主管的冰淇淋業務上,他用了十年時間實現“從零品牌到首品牌”的事業升華,“牛”的成長令人咋舌;“功高蓋主”,“從副總裁到流放者”,“牛”的失意讓人扼腕;初創蒙牛,“從一無所有到行業巨擘”,“牛”的奮起令世界震驚……
“功高震主”、“樹大招風”,他被無情地免職,沒收坐車,手機交公,工資欠發,乃至舊部全部跟他出局……
轉行?對手如影隨形,各方阻礙;放棄?“牛”的倔強告訴牛根生決不低頭;從頭再來?多年的從業經驗和舊部的不離不棄給了牛根生資本,“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
創業艱難。1999年,白手起家,牛根生帶著蒙牛團隊先做市場、再建工廠,8年之內將蒙牛的銷售做到了200多億元,投資回報率5000%,創下了一個奇跡。很多人看到了蒙牛成為行業領導品牌的榮耀,卻少有人知道這個過程的艱辛,所經曆的困難和阻撓。
東山再起卻屢遭黑手,大風大浪席卷而來,“砸廣告牌”,“非法集資”,“毀林建廠”,“對手誹謗”,“投毒恐嚇”……麵對新生的蒙牛,麵對再創業的牛根生,磨難一個又一個,一棒又一棒,一浪又一浪。可以說,蒙牛自初創到成長至如今,牛根生根本就沒有機會停下來歇一會,對手的苦苦相逼,到頭來卻逼出了蒙牛的輝煌。欲打倒他的人,靜靜地倒下;欲穿透他的人,反而穿透了自己;最後微笑著迎接挑戰的,還是牛根生和他的蒙牛。
為什麼蒙牛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一人才才是真正的財富”。世界上許多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進入了一個“瓶頸”階段,費盡心思卻無法再長大,究其根本就在於欠缺能夠尋找新的方向突破現狀的經營團隊。而蒙牛成功的幸運之處就在於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有業務能力非常強的經營團隊,許多都是久經沙場曆經磨練的奶製品行業資深方家,正如前文所形容的:“初創的蒙牛,除了幾顆人腦袋,別的就一無所有了,不過這大概也是中國乳業最硬的幾顆腦袋。”
蒙牛是憑借什麼來聚集“人才”的?和其他優秀企業一樣,蒙牛靠的是用人製度,“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有智慧的用你的智慧,沒有智慧的用你的雙手,不願意改變的請你離開”。和其他企業不同的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的經營智慧與跳出傳統思維的人生觀。在蒙牛隻有六七歲的年齡時,他就在思考如何讓100年後的蒙牛更加茁壯與健康,這是傳統思維的人無法想像的事情。正是因為牛根生的無私奉獻和遠見卓識,蒙牛才能在各路圍追堵截下一路走到今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