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老牛商道(15)(2 / 2)

蒙牛如果想要永續經營,繼續聚集“人才”自是個中關鍵,牛根生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為此他不惜將自己在蒙牛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說:“很少有人從無到有以後,又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快感,來自你的價值被承認,但是缺少尊重。而從有到無的過程,是世間所有人對你不明白之後,變成所有人尊重你,這種快感是金錢、權力遠遠不能帶來的。”

“有形的東西,越分越少無形的東西,越分越多。我們不奢望100%的吞下,但期望1%的消化。雖然鴻鵠和燕雀各有自己飛翔的高度,但沒有一隻鴻鵠不是從地麵起飛的。卓越從手頭開始。棋子雖小,走一步勝負攸關開關雖小,掀一下乾坤逆轉。”

牛根生在41歲創辦了一家企業,結果創造了一個個奇跡:三年成為“速度冠軍”,五年成為“牛奶大王”,七年衝刺全球第一……但是他對自己和家人卻十分苛刻,他的住房沒有副手的大,坐車沒有副手的貴,辦公室沒有副手的豪華,工資沒有副手的高。牛根生有錢,可是他不戀財。他一直奉行著一種“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沒有因為自己事業上的成功就開始享受奢華,他自己和家人始終過著普通人的日子。牛根生大把大把地送人鈔票,但家人花錢卻錙銖必較,外出旅行時,甚至攤開地圖算計怎樣走才省錢;在員工食堂裏,身為總裁的他,一樣地排隊,一樣地刷卡,一樣地找座位……一碗麵條,一碟鹹菜,是他在這個食堂裏最經常的“盛宴”。在實現了蒙牛從“一無所有”到“行業先鋒”的跨越的時候,在財富列車風馳電掣般向他衝來的時候,他連手都沒碰,就把價值數億的股份悉數捐出,轉眼間完成了“從有還無”的回歸,還戲謔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牛根生在蒙牛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可是他並不戀權,在總裁位置上呆了僅6年便辭去了總裁一職,說是“虛位以待賢”,還盤算著到2008年自己50歲的時候辭去董事長職務。他總笑著說自己:“我就是一隻‘孺子牛’年輕時吃草擠奶,到跟不上時代發展了就‘卸磨取肉’。”在當今的中國奶製品市場,劍影刀光,“三大國牌”龍騰虎躍,“五大洋牌”隱形滲透,地方品牌浴血奮戰……“十字路口車最密,‘戰爭’場上‘計’最稠。”孫先紅這樣說。牛根生從有關西點軍校的記述中,找到了在他看來準確描述蒙牛超常規發展的格言:“超乎常人想像的關懷,是明智;超乎常人想像的冒險,是安全;超乎常人想像的夢想,是務實;超乎常人想像的期望,是可能!”

牛根生是中共六千多萬黨員中的一員,他總說自己是一名“種草養牛的工人”,“農民的兒子”,以及“全體消費者的仆人”。從2003年起的兩年半時間裏,牛根生親耳聆聽了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共和國總理、中央政協主席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諄諄教誨。他清楚,那是由於他身後站著百萬奶農、千萬股民和億萬消費者的緣故,國家關心蒙牛,關心西部建設,關心中國奶製品市場的繁榮。

偉大的成功,來自偉大的“敵人”。一個人要想走完萬裏長征是極其困難的,但時如果同時有兩個人一哪怕是互相懷有敵意的兩個人,都可以彼此“伴跑”:參考對方的腳印,牢記奮鬥的理由,激發前進的熱情……如果對方攻擊你的弱點,謝天謝地,上天賜予你一個嚴厲的老師!

反之,進攻者應該牢記一個“金科玉律”:不要輕易攻擊對手的弱點,除非你能“畢其功於一役”,否則,不適當的攻擊無異於幫助對方自我完善一種了“牛痘”,人家就再也不怕“天花”了。

羚羊要是跑不過最快的獅子,就會被吃掉;獅子如果跑不過最慢的羚羊,就隻能餓死。比賽隻有一次,絕無重賽的機會!

牛根生的個性相當浪漫與瀟灑,而且口才很好,出口成章,他的嘴裏經常能蹦出一些讓人深思的話語。很多人從媒體上看到蒙牛許多的廣告或活動,會認為蒙牛擅長作秀,然而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所有的作為都有其意義存在,最重要的是,這些作為能夠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信服的感覺,這正是由“誠信”而來的戰略思維所致,“航天員專用牛奶告知行動”就是最好的例子。

歸根結底,蒙牛的成功還在於善於“經營人心,在企業內部,注重向下經營人心,以聚攬人才,激發其工作熱情;在市場上,善於經營客戶之心、消費者之心,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企業品牌的美譽度與忠誠度。”如果中國企業都像蒙牛這樣注重“心”的經營,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很快湧現出一批世界級的企業。

一個來自世界500強的團隊這樣形容牛根生:牛的事業,根在草原,生機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