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特裏·塞梅爾首先給馬克打電話,聲稱有意收購,馬克想都沒有想,即刻就結束了談話。在馬克的意識裏,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把Facebook賣出去,盡管Facebook曾經遇到過相當多的波折。特裏·塞梅爾是個生意人,他知道這個電話的拒絕意味著什麼,首先他沒有在電話裏明確收購價格,甚至給這個Facebook總裁私下裏什麼好處。盡管這在美國的經濟體製裏,堅決不被允許,但是,特裏·塞梅爾知道,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於是,在一個下午,特裏·塞梅爾到了馬克在公司附近的租住地。馬克並不在家,通常情況下,馬克要很晚才回來。迎接他的是馬克的女友,普莉希拉·陳。
特裏·塞梅爾進到屋子裏以後,對房間裏的擺設相當驚訝。他不相信,Facebook如日中天,這樣一個有著無比廣闊前景的企業的CEO,住在這樣一個簡陋的房子裏。他心裏暗想,或許,Facebook正麵臨危機,繁榮隻是假象,或者,這個CEO目前如此窘迫,一定會見好就收。
特裏·塞梅爾向普莉希拉說明來意後,普莉希拉沒有做出表態,這個問題是件大事,要慎重考慮。特裏·塞梅爾提出了10億美元的收購價,並允諾,可以私下給馬克另外一些股份。特裏·塞梅爾並沒有說清具體的股份和數目,他隻是想探探口風。普莉希拉沒有給他答複。特裏·塞梅爾也沒有等馬克回來。他期望這個叫普莉希拉,麵色有些微黑的女人,或許能給馬克施加一些壓力,這樣自己可以少做些文章。
普莉希拉說:“我記得當時我們就雅虎的收購提議進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談。然後我們確定了我們的人生目標到底是什麼,我們在生活中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最後我們一致認為,我們更喜歡一些簡單的事情。”這一次“深刻的交談”,發生在特裏·塞梅爾拜訪馬克的住處之後的第二天。
當天下午,馬克回到住處後,普莉希拉正在等他。兩人在客廳坐定後,普莉希拉就跟他說起特裏·塞梅爾有意收購的事情。馬克立時就變了臉色,他說,我不會賣掉我的孩子,即使我身無分文。馬克的反應,普莉希拉有些震驚。普莉希拉內心裏,是有一些動搖。10億美元對個人來說,真的是筆非常巨額的數字。馬克平時並不健談,唯獨這一次,他說了很多。從Facebook創業之初遇到的問題,到成員反目解散、利益糾紛、網站困境等等。普莉希拉聽得出來,馬克隻是把Facebook當成了事業,用他的話說,當成了孩子。他珍惜並享受Facebook成長的過程。普莉希拉是華裔女子,有著東方女子特有的包容和厚重。談話進行了很久,普莉希拉最終跟馬克達成共識,Facebook是我們共同的孩子。錢遠不比孩子重要。財富能給你的隻是對生活、對快樂的困擾。
這次談話之後的第二天,特裏·塞梅爾不請自來。還沒等他開口,馬克張口就說,如果你是來談天說笑,隨時可以,如果你來談收購,現在就送你出去。特裏·塞梅爾沒有被這陣勢嚇倒,他繼續說起私下允諾股票的事情。紮爾伯格起身進了裏間臥室。後來,特裏·塞梅爾隻好一個人出了臥室。
特裏·塞梅爾後來對媒體感慨說,從來沒有人,能夠禁得住10億美元的誘惑。馬克對待財富的態度,在鑄就Facebook一路成長的同時,更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思考,是的,財富相比內心的快樂和真實無華的生活,永遠都是次要的。
據統計,2009年美國人均捐款達227美元,盡管深受金融危機影響,這個數字僅比前一年下降了0.4%。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巴隆氏》和谘詢機構全球慈善組織公布的2010全球最有影響力捐贈者前25名排行榜中,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名列榜首,評選中並沒有隻關注捐出了多少善款,而是肯定了蓋茨夫婦和好友巴菲特共同發起的“捐贈誓言”所引發的漣漪效應,激勵越來越多的富豪加入他們的慈善行列。上到總統政客、明星藝人,下到平民百姓,能力有大小,但是,愛心無法用數字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