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形容我是億萬富翁,但我隻想住在公司附近,每天走路上下班。——馬克·紮克伯格
一個擁有百億美元身家的年輕富豪,他該擁有什麼樣的豪宅?答案是,一套租來的一室一廳的小公寓和一張床墊。
在2010年加利福利亞州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一場對話中,馬克說:“外界形容我是億萬富翁,但我隻想住在公司附近,每天走路上下班。我的助理在公司旁邊幫我找了新公寓,我根本沒有看過那個地方,隻要能走路回家睡覺,再走路到公司上班就行。”這就是馬克。馬克在他的Facebook主頁上,引用了“極簡主義”、“革命”、“消除欲望”等詞彙來描述自己,他的早餐通常是一碗麥片。
馬克的書房中,隻有一張桌子,三張椅子和兩個木書架,廚房麵積也不太大。這隻是一個普通職員居住的地方。馬克不是生性節儉。在幼年時代,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改變了他對金錢的看法。
在小學時代,馬克性格孤僻,因為天生的早熟,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分析能力遠遠超過同齡人。大家稱呼他“古怪馬克”。在同一個班上,有個叫紐芬迪的男孩子,和馬克坐得很近。紐芬迪的穿著總是髒兮兮的,身上有股怪味。正在貪玩的年紀,同齡的孩子都沒有在意。可是,馬克對紐芬迪表現出了極度厭惡,甚至有了成年人的飛揚跋扈。
在一次興趣培養課上,老師艾麗塔安排兩人搭建一個建築模型。建築模型的設計由兩部分構成,就像一座大樓,分主副兩棟。馬克完成主要的構造以後,發現紐芬迪呆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一點動靜都沒有。教室裏其他的同學都在積極地搭建,因為艾麗塔說過,要獎勵最先完成的那一組。紐芬迪的舉動,無疑會拖後腿,別說拿到獎勵,甚至要被別人遠遠甩在後麵。馬克的好勝心理,簡直不能容忍。
他站在教室中間,大聲喊,紐芬迪!你這個大傻瓜!你在幹嗎!紐芬迪聽見馬克的叫喊,急忙站起身。他看到別的小同學基本完成任務,急得滿頭大汗,手忙腳亂地搭,模型搖搖晃晃的,越著急越搭不好。馬克站在一邊,忽然推了他一把,大聲喊,滾!你這個白癡。隻聽嘩的一聲,紐芬迪倒在模型上,模型在教室裏滾亂一地。小朋友們大喊大叫,教室裏亂成一團。艾麗塔在隔壁,急忙跑回教室裏來。馬克麵色通紅,怒氣衝衝地望著紐芬迪,嘴裏不停罵,你這個混蛋,乞丐!紐芬迪坐在模型裏,一聲不吭。艾麗塔一把拉馬克出了教室。
在美國的教育機製裏,強調對學生的心理培養。發生這樣的事情,作為馬克的父母,一定要接受學校帶有強製性的心理輔導。馬克做出這樣激烈的行為,讓馬克的父母也很震驚。馬克的父親愛德華向校方承諾,一定加強對馬克的心理疏導。
馬克的母親是心理醫生,她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在兒童的大腦裏,沒有一些道德觀念或者條律來約束,通常會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內心。由此,可以斷定孩子的性格、心理動態等等。愛德華夫人想到,這件事一定有根源,於是,決定跟馬克好好談談。
馬克這樣跟母親說,紐芬迪不修邊幅,衣服上總有肮髒的飯粒,身上有很臭的味道。紐芬迪反應遲鈍,總拖他後腿,讓他感到丟人。馬克一掃平時的冷漠,語速極快。馬克母親意識到,紐芬迪一定在馬克的心裏,留下深刻的負麵印象。她在跟馬克談了很久,馬克領悟能力很強,他很快讀懂了母親話語裏的意思,就是,對待他人要友好,紳士風度,發現別人的優點,或者,多多幫助別人。馬克答應他的母親努力做到。事情並沒有所想的那樣順利。馬克確實安靜了幾天,但是,同樣在一次興趣課上,馬克再一次對紐芬迪大打出手。而且,這一次,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