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委員會覺得上述辦法仍不夠完美,應該先改善南方各地落後的經濟,一旦生活水準提高,教學才能達到效果。當初南方的經濟狀況貧困得令人難以想象,愛荷華州的農夫一年平均收入一千美元,而南方的農夫僅得一百五十美元的收入。於是,委員會決議先訓練成年的農夫,增加農產、改善生活,吃飽穿暖之後再談教育。隨即與南方農業專家奈蒲博士研究改進方針。奈蒲博士認為人的基本原則是使受益人自立而不養成依賴的習慣,所以非常讚成委員會的設想,並協助其實現。

正好,當時奈蒲博士在農業部工作,便將整個計劃書上呈農業部,得到了農業部的支持與合作。委員會派遣專家與有經驗的農夫在自家示範耕種方法以指導本村的其他鄉民,農業部並不參與實際工作,隻是從旁輔導並派遣專家指點。這種計劃很有效果,再加上洛克菲勒在經費上不斷地資助,不但使南方獲得利益,更推及至其他各地。除了德州之外,尚有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維吉尼亞州、佐治亞州及北部的緬因州和新罕布什爾州,都得到委員會的援助。

根據農業部的資料及統計,當時南部產棉花的各州,在此計劃的協助之下,農作物增產許多,可以自給自足,確實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直到1911年,奈蒲博士逝世,委員會對於南方農業示範的工作才漸漸減少,由農業部接過去,開始著重負責農村的教育。至此,這是“教育普及委員會”第一個成功的階段。

第二階段著重於改造高等教育。有衝勁的凱特在辦芝加哥大學到組織委員會之間,接觸到許多美國的高等學院。他認為當時的學院分散,水準低落,應該徹底改造。於是鼓勵洛克菲勒家族再拿錢出來援助此項活動。洛克菲勒斟酌之後答應支持他,又捐出了成千上萬的資金,以改良美國的高等教育。他們的方針有三:一是改進美國的大專院校。二是提高美國醫學院的水準。三是發掘教育界其他需要協助的地方。

委員會在非常謹慎的原則下資助這些院校,他們到各校考察,如果學校行政穩定,有發展的潛力,則大力援助。他們仍采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希望因為洛克菲勒的捐獻而招來更多的款項。委員會顯然不是馬虎行事,他們多半按時查賬,一方麵可以了解學校的開支;一方麵可以知道行政人員的管理方式,往往因此會發現管理不當。除了資助校方的用度,委員會又建議改進教具生活,提高教職員的薪酬,因而間接提高了師資素質。

再下一步就是提高醫學院的水準。委員會計劃設立有示範性質的高等醫學院,這種醫學院必須有自己的醫院、診所、檢驗部門等。洛克菲勒父子自然又首肯,前後拿出兩千多萬美元支持這項計劃。委員會不但加強了已成立的約翰·霍普金斯、耶魯、聖路易斯的華盛頓醫學院,還遠在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羅吉斯大學及愛荷華大學設立醫學院。這實在是一個有魄力、有理想的善舉,但這仍招來許多批評。有些教育工作者認為委員會帶來太大的壓力,他們要參與行政工作(如查賬、學校方針等),常導致校方不便。於是,1920年委員會改變方針,不再頻頻過問校方行政工作,而僅在捐獻基金時表明款項運用的方向及原則,其餘讓校方本身去應用,而不參與任何的意見。從此,學術界對洛克菲勒的捐獻就不再有任何批評。

此外,又戲劇性地成立了“洛克菲勒衛生醫務所”。1908年,羅斯福總統在位時,美國南方人民的生活依然非常清苦,且大部分人患有鉤蟲病。一日,就職於委員會的佩奇先生參加訪問南方考察團時,親眼看到病患的苦痛,詢問之下發現該症並非無藥可醫,隻是南方黑人過分貧困,無錢醫治。所以,佩奇先生一返回北方即呈報委員會,請求洛克菲勒再開善門。洛克菲勒父子聽取報告之後,隨即慷慨解囊,捐出一百萬美元成立“洛克菲勒衛生所”,專門改善南方黑人的衛生環境醫治患有鉤蟲病的人。在衛生所的協助之下,鉤蟲終於漸漸消減,該病一旦消失,衛生所也就逐漸合並於洛克菲勒其他的機構之內。

洛克菲勒在退休以後,對南方、對美國的貧苦大眾,尤其是黑人確實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