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性的節目提不起洛克菲勒的興趣,剛風行的高爾夫球倒成了他的新嗜好。在1899年的一次宴會上,洛克菲勒夫婦在友人的鼓勵之下,玩了幾杆高爾夫球。學了幾次之後,洛克菲勒即愛不釋手,在波甘狄克的房子旁建了一個四個洞的小型球場。他不但請了名師來教授,還想盡各種辦法以增進球技,無時無刻不在掛念他的球藝。他曾對友人說:“我希望打得愈多愈好。”甚至冬天下雪,也請友人到他的私人球場玩球。他的球友並不多,當凱特勸他應該多邀些朋友玩球時,洛克菲勒道出了有錢人共有的苦衷:“你如果以為我不想邀朋友玩球,你就錯了。我早就試過,可惜結果都千篇一律地令我失望。那些人個個醉翁之意不在酒,多半打到第九個洞的時候就開始開口向我提出要求,不是希望捐獻就是要貸款。”
1909年,洛克菲勒雖已步入隨心所欲的七十歲,但身體仍健壯如往昔。美國的《哈潑周刊》曾描述說:“洛克菲勒雖然年屆七十,他仍是個魁梧的體育健將。明亮的眼睛、泛紅的雙頰、被太陽曬得呈古銅色的皮膚,襯得他隻有五十歲的模樣。”
他的私人醫生說:“洛克菲勒先生身體健壯,起碼可以活到一百歲。他長壽的秘訣有三:第一,不憂愁;第二,有規律地做戶外運動;第三,飲食有節製。”
在生活上,洛克菲勒的起居有規律;精神上,他仍是虔誠的教徒。因為常年住在紐約,所以活躍在紐約的教堂之間,但仍時時協助家鄉克利夫蘭的教堂。他和威廉在紐約的教堂都是掛名董事,負責許多捐獻的工作。太太和女兒則教主日學,尤其小女兒亞爾塔還辦了一所女子縫紉學校。他們一家除了上禮拜堂之外,還常邀請牧師到紐約的五十四街的房子內做客,使得家中充滿安詳和樂的氣氛。
老年的洛克菲勒生活並不單調,有三件喜事填滿他的心,那就是兩個女兒和小兒子的婚事。先是有個性、有藝術感性、獨立而又反傳統的二女兒伊迪絲嫁給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麥康密克。因為新郎感冒,婚禮就在旅館舉行而沒有去教堂行禮。婚後,在紐約五十四街的寓所宴客,而後他們定居芝加哥,新郎與兄弟一起從事農具的生意。他們生了三個孩子之後,於1921年離婚。但是洛克菲勒在世時與親家母處得很好。親家公是農田收割機的發明人,親家母喜做善事,所以跟洛克菲勒家人很合得來,常常到波甘狄克及五十四街的寓所做客。
第二件是1901亞爾塔的婚事,她的如意郎君是哈佛法學院的高材生。他曾在芝加哥當了多年的律師,後來對“聯邦法”發生興趣,寫了兩本有關這方麵的書,到1924年改行研究農業,曾在麻省開農場,並寫了兩本有關養牛及防止饑荒的書。
第三件是小洛克菲勒的婚事。洛克菲勒與參議院的名人阿爾因奇聯姻,討了能幹又迷人的亞菲·阿爾因奇做媳婦。婚禮非常隆重,女家的父親大宴親友,在避暑的房子中請了一千名客人,一時傳為佳話。洛克菲勒又因親家的關係,認識了許多政權人物,風聞更多的政治趣事。婚後,小洛克菲勒夫婦住在洛克菲勒夫婦的隔壁。隔了沒多久,這三對新婚的小夫妻都為洛克菲勒添了孫兒孫女,使洛克菲勒沉醉在天倫之樂中。
退休之後的洛克菲勒是快樂的,他將商業上的重擔交給兒子,但不是因此無所事事地整日空閑在家。他保留了昔日的樂趣,比如溜冰、開車,更培養新的嗜好如打高爾夫球,把退休後的生活安排得多采多姿。再加上替教會的義務服務,為慈善事業所做的貢獻,使洛克菲勒精神上也有所寄托。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外界仍不斷地攻擊他,尤其新聞界仍常常酸溜溜地描繪他。雖然洛克菲勒不以為然,保持一貫的沉默態度不去爭辯,不把它放在心上,但他的太太有時還將那些報導剪貼下來做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