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之後,洛克菲勒在紐約住的時間更長了。他始終想找一個可供他度假、休息的地方。終於在1893年,他在紐約北泰利城的小鎮買了一幢房子。它位於哈得遜河與其支流的分水嶺上,是一幢兩層的木頭樓房,四周有洛克菲勒喜愛的寬闊回廊,因坐落在小山坡上,所以視野很廣,尤其在西麵的陽台上可以看見絢麗的哈得遜河風光。屋內的布置是洛克菲勒向來喜愛的簡單舒服的式樣。買下這幢房子之後,洛克菲勒無形中給自己帶來許多工作:他連續購得四周的土地,忙著掃除房子、鋪路、砍樹木等等。直到把整個庭院擴張到一千六百畝才停止。他在日後的回憶錄上寫道:“我十分喜愛這所老房子,它四周的風景如畫,可以陶冶性情,還能使我們清靜又安逸地享受餘年。”

這幢房子就是在回憶中常提到的波甘狄克小屋。

不幸的是,房子在1902年毀於一場大火,洛克菲勒雖時常掛念著要重建,但總是拖延。小洛克菲勒知道父親不喜歡過問建屋的細節,就替父親請建築師設計一所理想的住所。當設計師把畫好的藍圖呈給洛克菲勒時,他又遲遲不采取任何行動。小洛克菲勒了解父親的心情,他日後對人說:“父親不喜歡大房子,怕管理上麻煩;但他又不肯改小,怕改小了以後孫兒孫女來了以後沒有地方住。”

於是,小洛克菲勒又命建築師改變藍圖,把房子改得大小適中,有足夠的房間可以接納親友,又不會大得管理困難。這樣一來,洛克菲勒馬上就點頭,命人快速興建了。

小洛克菲勒夫婦擔任起監工和布置的工作。室內的布置原則上要美觀、大方而簡單。小洛克菲勒對裝潢師說,要讓貧苦的人到走進寓所時感覺到親切溫暖,同時,要讓顯達的人踏入該區時覺得高雅大方。於是,設計師就抓住這條原則,把簡單和美觀融合在一處。但真正令洛克菲勒振奮的是不停擴建的庭院,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在這三千畝土地上開路、植樹、造假山,這讓他覺得十分滿意。

洛克菲勒在新居種了成千棵的常青樹,當他後來在新澤西買下一個高爾夫球場,把球場改建成住宅時,自己曾利用樹做了一次小生意。他把種在波甘狄克每株隻值一毛或五分的小樹以一塊半、兩塊的價錢賣給他的新居。他對人提起他在新居上砍樹的經驗,總不能掩飾他的驕傲:“我們的伐樹工人是自己人,工具也是自己做的。如果你一旦了解樹的性情,你會發現是多麼容易左右這棵樹。我們曾經砍過九十尺高的樹,還砍了許多七八十尺高的……最令人難忘的是那棵巨大的馬蹄樹。我們都保留砍下的樹,把每棵放在一定的距離,有些樹還正在開花呢!每棵都可賣二十元,根本沒有賠本。”

洛克菲勒老年時喜歡園藝的工作,喜歡裝飾庭院、修剪樹木。他常常驕傲地告訴客人哪些是他栽種的樹,哪些是他鋪的路,他的下屬也都誇讚他為園藝家。他不停地美化庭院、鋪小路以方便行人,築高牆擋住鐵路。他退休之後,總是從早到晚的在院子裏摸索,種小樹、砍大樹、鋪路、修路等,總要忙到太陽下山,黑漆漆的不見五指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

運動方麵,洛克菲勒退休之後仍喜歡溜冰、騎馬和騎自行車。但過了六十歲就不再騎快馬了,波甘狄克馬廄中的馬之後就讓給兒媳孫兒騎了。他們老夫婦隻有在星期天下午才在院子裏騎著兜圈子,兩人追逐嬉笑,非常逍遙。

退休後的洛克菲勒雖然體力上不減當年,但對文藝方麵的興趣仍然很淡。他偶爾會跟太太去聽聽音樂會,或到弟弟經營的歌劇院的包廂裏去看歌劇,除此以外很少參加任何文藝活動。他仍不愛看小說,隻有在晚間休閑時刻,聽洛克菲勒夫人朗讀幾段精彩片段。他很少津津有味地看任何文學作品。唯有《聖經》是他每天必定閱讀的書。除此而外,他最常接觸的就是報紙雜誌和宗教性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