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葵丘會盟安周室(1)(3 / 3)

管仲派人送十萬急件給齊桓公,告訴他:鄭伯姬踕已經在八國會盟書上補簽了字,現在我就將這書送給周天子去,可以肯定,周天子不會再做“廢長立幼”的蠢事啦!

果然,管仲的隊伍到了成周,周惠王派宰孔親自來到城外迎接。兩人見麵,宰孔私下問管仲:太子一同來了沒有?

管仲笑笑:來了怎麼說,不來又怎麼說?

宰孔:最好沒來。寡不敵眾。

管仲:來了又怎麼說?

宰孔:來了,那就坐席無虛啦!

管仲笑笑:請宰孔帶我去見天子。宰孔答應,並準允篷車隨行。隊伍到了宮門口,宰孔安排管仲與他一起先入宮,側室朝覲天子。其他人在宮門外候旨。管仲事先安排甯戚在他入宮後派人悄悄將太子鄭送到太子府。管仲隨宰孔見到天子姬閬時,姬閬已經病得不輕,神誌還是很清醒。惠後隨在左右。惠王讓管仲坐下。管仲沒坐,說:我是代表齊國向周天子進書來的,請在這裏按周禮進行。惠王看看惠後,惠後沒有離開的表示。管仲咳了咳,又道:周禮乃天下之法規,任何人都不可以逾越。天子如果疏忽,太史會記下來的。

惠王隻好對惠後說:你們統統離開。

等屋裏隻有宰孔與管仲時,管仲沒馬上將上天子書拿出來,而是給周惠王好好上了一堂課,重溫了當年的舊事,說得周惠王號啕大哭,連連向管仲認錯。管仲知道此事有定準了,朝宰孔暗示,宰孔立刻到門口秘密著人把太子鄭喊來,也把太史、三公請到場。自己守在門口,以防萬一……

屋裏的管仲已經將八國諸侯上天子書呈給周惠王。周惠王閱後,心境平穩了許多,知道如果換太子,勢必會遭到這八國諸侯的責難。若是帶為王,日子不好過在次,且性命攸關。他當下表示接受八國諸侯的勸阻,現在就將王璽傳給太子鄭。到了這時,管仲才向門口拋去眼色,那門口是他帶來的隨從,立刻告訴已經站在門外的宰孔等人,可以進來。

為了穩妥地把事辦好,惠王親自下旨將帶外派,減少帶可能會產生的後果。

惠後雖然隱約猜到管仲的到來可能與太子鄭有關,但她不相信一個管仲能來幹涉天子家的私事。當她知道惠王在病榻上對著三公宣布了王位傳給太子鄭的消息,這下真急了,趕緊去找帶。帶不在家中。她急急趕到周惠王麵前,已成事實。她能如何?隻能用婦人的手段去折磨周惠王。而姬鄭此時也不示弱,派了護衛日夜不離地守著周惠王。宮中任何消息對外全部封鎖,惠後連想喊兒子帶來,都沒辦法。

齊桓公幹涉周天子家事的消息不脛而走。

楚文王坐不住了,立刻讓鬥穀於菟發兵攻打弦國。弦侯從來對楚不屈服,奇怪的是也不設防,隻是與道(今河南確山北)、柏(今河南舞陽東南)、黃(今河南潢川西)結姻,以聯姻形式相互保護。鬥穀於菟掌握了弦侯的弱處,早早將兵悄無聲息地運到弦邑城外密林裏隱藏起來,趁著一個霧重的早上,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弦國。弦侯連喊叫都沒來得及,更不用說讓周圍國家集兵支援,隻身逃往黃國避難。好在黃國早在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就與齊國結盟,楚不敢輕率進攻黃國。

消息傳開,楚國與中原接壤之地的江(今河南正陽南)、道、柏紛紛向黃學習,向齊國靠攏,尋求齊國的保護。

這件事還影響了另一個人,他就是晉獻公詭諸。

晉獻公詭諸見齊桓公會盟八國諸侯幹涉周天子事,烈士暮年頓時熱血沸騰,壯誌不已。他不思如何向齊桓公學習,而是看好了虞、虢兩國,認為通過這兩國,他才能掃蕩中原馳騁萬裏無阻擋!

地處黃河南北的虢國(今河南三門峽一帶),是晉國向中原發展的首要障礙。晉獻公決心滅虢。但滅虢須經過南部邊境的另一小國虞(今山西平陸境內)。虞、虢兩國唇齒相依,關係又十分密切,都是周王室親近的小國,晉獻公多年來一直為此猶豫不決,遲遲未敢下手。五年前,齊桓公舉聯軍伐狄的時候,晉獻公詭諸就曾經認為時機到了,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那一刻,大夫荀息當即獻計,請晉獻公用北屈的良馬、垂棘的玉璧,獻給虞君,假道虞國而伐虢。晉獻公舍不得寶馬和玉璧,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駿馬。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怎麼辦?